应家遗址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面积约12000平方米。该遗址遗存时间跨度较大,由早至晚可分为史前时期、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和历史时期(汉、六朝、唐宋和明清时期)四个阶段,其中最核心、最有价值的集中在商周和春秋战国阶段,遗存之丰富,保存之完好是省内罕见,入选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本次展览旨再现悠悠历史长河中镇海先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卷与自强不息的创造历程,唤起人们更加自觉的文物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代代创造它的宁波人逐渐远离,那些建筑、成片街区、港口河埠、江河桥梁、老字号、名人故居、市井生活等,纵向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展示着它宽广深厚的阅历,表达了宁波这座城市原有的历史人文特征。是老一代宁波人的集体印象,也是新宁波人与未来人们对这座城市前生的透视。当年记录的影像成了最珍贵的遗产,在宁波建城1200周年之际,宁波博物院特挑选了120张充满城市回忆的老照片,作为宁波城市记忆影展首次公开展出。
从1949年来的七十年中,宁波实现了从内河小港向国际大港、从商埠小城向现代化国际港城的伟大跨越与华丽蜕变,宁波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日新月异的变革中,许多原本常见的生活用品,和其中承载的美好回忆,早已淹没在奔流不息的时代浪潮中。此次展览,通过呈现七十年宁波生活记忆的诸多片段,带您触摸定格的时光,聆听如歌的岁月。
本次展览展出了宜兴“五朵金花”十位优秀代表人物的69件陶瓷艺术作品,涵盖紫砂、均陶、青瓷、美彩陶和精陶等宜兴陶瓷艺术种类,这些陶艺作品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又涉及多种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陶瓷艺术的时代进步,彰显出陶瓷文化兼容并收的强大生命力。
展品创作从《习近平用典》中,遴选以齐文化典故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典故和习总书记金句 100 个,邀请来自西泠印社和全国各地的 100 位西泠艺术家共同创作,并镌刻在 100 方精心创作的宋坑淄砚上。艺术家砚铭书法、淄砚实物、砚铭拓片同时展出。
兵器是维护人类生存利益的工具,伴随着战争的全部历程。 徐州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新石器时代起历二百余战。“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斑驳锈蚀的铜铁兵器令人想起战争的血腥和残酷,沉重坚固的盔甲铁胄让人感受到将士的壮怀激烈,攻城拔寨的明清火炮又仿佛使人回到了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
农耕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徐州因其地利人勤的综合优势,“膏壤千里,谷米丰赡,一熟而饱数岁”,为百业俱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两汉时期,徐州地区农业稳定、商业兴盛,手工业种类齐全。传统的制陶业和纺织业进一步繁荣发展,采石、制玉、冶铁、铸铜等行业尤为发达,盛极一时,是当时极为繁荣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风歌 一曲大风歌,唱出了大汉王朝的千古风流,蕴藏着两汉四百多年的万千气象。 汉高祖刘邦即位第二年(前201年),封其弟刘交于楚国,王东海、薛郡、彭城三郡三十六县,都彭城。东汉时期,这里始封楚国,…
徐州文物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遗址、规模宏大的两汉王侯宗室陵墓、完整的明代地下城以及无数的珍贵文物。它们见证着先祖的劳作、百姓的安康、兵武的豪勇、王侯的奢华。在这里,我们可以抚摸历史,展望未来。
展览将展出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历代常熟藏书家的藏书、抄书、批点书、校跋书及著书等珍贵古籍,常熟博物馆藏虞山文化流派相关文物,展示了以王翚为首的虞山画派、钱谦益为领袖的虞山诗派、严澂所创立的虞山琴派、林皋为代表的虞山印派的精品。
由河南省文物局策划组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旨在梳理“十三五”期间我省革命文物工作,展现主要成果,总结经验,宣扬优秀案例,传承革命精神,继续谱写“十四五”我省革命文物事业新篇章。
展览分为“江山多娇”“美轮美奂”“大有既藏”和“邮传万里”四个单元,共展出邮票56套1732枚,其中含故宫主题邮票52套1590枚;配合邮票展出的25件故宫文物,涵盖书画、玉器、珐琅器、青铜器、瓷器、家具等多个门类,与同主题的邮票对比展出,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