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常州,经济繁荣,文华鼎盛,笙歌宴乐盛极一时,上至世家名流,下到贩夫走卒,无人不好昆曲。常州的许多世家大族,如恽氏(恽毓鼎)、赵氏(赵翼)、蒋氏(蒋树德)等,都数代雅擅昆曲,擅长创作剧本或吹弹吟唱者数不胜数,名票灿若繁星。本次展览由特邀策展人朱祈桦结合常州本地戏曲历史文化策划推出,所展示的戏衣,均撷自戏衣收藏大家陈申先生三十余年间所藏之精品,年代从清中晚期至近代。
缂丝与刺绣,取径书画,融入丹青艺术,绽放绚烂光芒——缂绣书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独特风景。“丝理丹青——明清缂绣书画特展”将于2021年5月21日至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展览甄选馆藏中国明清缂绣精品27件/套,辅以书画8幅,呈现一派丝理丹青的艺术妙趣。这也是继2007年“海上锦绣——顾绣珍品展”之后,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又一次珍贵织绣特展。
由廊坊博物馆与福建省漳州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流金溢彩 国粹新颜——当代景泰蓝精品艺术展”于2021年4月10日到2021年5月30日在福建漳州市博物馆展出。景泰蓝是中国传统手工技艺的精粹,是当代工艺美术的瑰宝。本次展览精选出的景泰蓝作品,造型特异,制作精美,色彩艳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上海鲁迅纪念馆不仅藏有鲁迅的珍贵手稿,还留存了一批中国现代作家手稿,如由鲁迅先生保存下来的柔石诗稿,由谢澹如先生保存的丁玲、胡也频的小说手稿,等等。
《历史的转折——西安事变史实陈列》是西安事变纪念馆的基本陈列之一,是为了弘扬西安事变的爱国精神而精心策划推出的。展览以西安事变为主题,全面真实地反映了西安事变这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历史事件的全过程。展览位于张学良将军公馆内北侧平房,展出面积约450平方米,展线全长约150米。
《赤诚爱国无悔情—张学良将军生平陈列》位于张学良将军公馆中楼,展览分为“关东骄子 主政东北”、“国难当头 兵谏救国”;“幽禁岁月 磊落余年”三个部分。展览为图片展,展出了近200张有关张学良、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历史照片及珍贵文献。为充实展览内容,辅以口述历史影像资料、电子翻书、电子图表等、表现手法,真实再现了张学良将军的传奇一生,讴歌了张学良将军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
《虎将雄风一世豪——杨虎城将军生平陈列》位于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内。展览共分为四个部分,“反清抗暴 投身革命”、“主政陕西 兴陕救国”、 “联共抗日 发动兵谏”、“爱国精神 永垂青史”。展览精选展出珍贵历史图片130多张,文物文献30余件,生动再现了杨虎城将军戎马倥偬和爱国爱民的一生。在展厅二楼陈设有“二虎守长安”沙盘模型,模型以1926年西安围城为背景,复原了西安城区主要建筑和街道还有主要战场的位置,再现了当年西安范围成斗争的艰辛。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东汉至北宋,宁绍地区的越窑长期在青瓷生产中雄踞首位,越窑衰落后,龙泉窑接过了青瓷文化的大旗,不仅使传统的制瓷业继续发扬光大,而且在对南北窑业技术的兼收并蓄中不断创新、拓展,从而使龙泉窑成为青瓷工艺的集大成者,堪称青瓷艺术的百科全书。
龙泉是一方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净土,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又称“七星剑”,以“坚韧锋利,刚柔并寓,寒光逼人,纹饰巧致”之特色而驰誉中外,作为古兵器的代表之一,是中华文化与艺术的精粹,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此次展出的龙泉宝剑,汇集了当代42位铸剑名家的刀剑精品。许多艺术品收藏级别的宝剑是完全按照传统手工工艺制作而成,是龙泉剑中的精品。相信这次展览一定会给广大观众带来一次鉴赏的绝佳机会。
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人们的生活,具有浓烈的地方特色。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浙江乐清细纹刻纸,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它是将龙船花和鞋花、窗花、刺绣花相融合,形成的新的工艺美术品种,因其刀法细腻,图案细如发丝,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典型地方特色,作品精致典雅,精美绝伦,被称为中国剪纸的南宗代表。
文人书斋案几清逸脱俗的陈设,雅士抒情遣怀、审美意趣的载体,君子人格理念、品行操守的象征。“这是现知最重要的竹刻收藏,从质量和数量来看,在全国范围内都名列前茅……”
作为历史的片段与文化的符号,民俗风物是宁波的根和脉,是地域文化经过历史风雨洗礼后留下来的不熄薪火,是我们每个人的情感追忆、价值寻求和审美寄托。让我们走进“阿拉”老宁波,在幽深光滑的青石路上徜徉,在朴实凝重的老房子里流连,在灵秀生韵的骨木镶嵌前驻足,一起去寻找那令人魂牵梦绕的回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