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导单位: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主办单位:陕西国画院
展馆:陕西省美术博物馆
展期:2021年5月15日—5月26日
开幕式:2021年5月15日上午10:00
开幕式场地:陕西省美术博物馆一楼大厅
黄河流域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经古今百世,穿越山脉平原,奔腾不息。河源出而生命始,河流至而精神注,千曲百折,砥柱不挡,时而沸腾暴怒,汹涌澎湃,时而宽厚平稳,潺潺湲湲。黄河,减淤发电,灌溉良田,滋养万民,富饶经济,孕育文化,塑造我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之品格。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在中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为此,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艺术的形式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凝聚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按照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的统一部署,陕西国画院近年来积极开展黄河文化主题美术创作活动,组织实施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艺术创作资助项目 “陕西国画院黄河主题中国画作品巡展”。2020年10月,陕西国画院全院画家赴陕北绥德、清涧等地采风写生,深入黄河流域,切身感受当今黄河流域的风土人情和山水风貌,展现时代气象,挖掘黄河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同时在写生采风期间举办了“长安画派的当下意义”“中国画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学术座谈会,对提升画家的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理清传承与创新、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卓然独立的艺术流派,长安画派的宗师石鲁、赵望云、何海霞等人创作了众多表现黄河题材的中国画作品,影响深远。陕西国画院既秉承了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艺术精神,也传承了长安画派前贤们热衷于表现黄河题材的艺术情怀。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陕西国画院画家就创作了大量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中国画作品,如方济众的《黄河龙门口》、崔振宽的《黄河赞歌》、苗重安的《龙羊峡的黎明》、张振学的《生生不息》、王有政的《捏扁食》、郭全忠的《大河故曲》、赵益超和张明堂的《晓色初动》等,这些精品力作表现了民族精神,讴歌了时代风貌,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创作的代表作品。新时代以来,陕西国画院勠力同心,与时俱进,画院新生力量坚守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好作品来服务于人民。
陕西国画院几代画家以一种特有的情怀与默契形成了表现黄河题材的创作传统,成果颇丰,并积淀了一定的创作经验,总结了一定的艺术思想。本次展览虽然是我院在此领域的阶段性成果,但是对于黄河的敬畏与眷恋,对于黄河主题的表现与创作,我们从未停止。在不远的未来,我们将会把更多的作品呈现给大家。
在“陕西国画院黄河主题中国画作品巡展”开展之际,结集出版百余幅参展作品,是画家对大好河山和黄河文化的歌颂与礼赞,是对故土家园和民族精神的寄托,是用充满个人情愫、承载生命和历史责任的艺术画面来续写的黄河史诗。
弘扬中国精神,奏响时代之声!
陕西国画院副院长 王潇
图文转载: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