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过3年多的精心筹备,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嵩洛陶韵”——嵩洛地区古陶精品展将于5月18日揭开神秘面纱。届时,游客可走进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免费参观,通过一件件精美的陶器、一块块残缺的陶片,“穿越”到8000年前,乘着“时光机器”一路从历史中走来。
据登封窑博物馆王磊介绍,该展览时间跨度从裴李岗时期至唐代,跨度达7000年之久,共展出完整器、残片376件。其中,新石器时期、夏商周三代和秦汉作为主要展示部分,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略有涉及。展览内容涵盖造型、纹饰、工艺、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丰富详实,很有看头。
那么,走进“嵩洛陶韵”陶器精品展览,哪些是需要驻足细品的重点呢?剧透一下,该展览有五大看点,分别是仰韶文化、瓮棺、彩陶、汉画像砖和工艺研究。
第一,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璀璨的明珠,环嵩山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星罗棋布,有近300处之多,而仰韶文化时期的尖底瓶,两头小、中间大,看上去像是一个“中”字,与嵩山“中”文化高度契合。
第二,对考古学和盗墓文学感兴趣的朋友,可能对瓮棺并不陌生,但大多数人可能头一次见到这种丧葬方式。瓮棺葬是典型的二次葬,它需要先将死者的遗体采用土埋、风化、架树、水浸、置洞等方式处理,待皮肉腐烂后,再拣取死者的遗骨放入陶制的瓮棺,择日选地重新安葬。
第三,彩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登封出土的彩陶最具特色的是白衣彩陶,纹饰尤以太阳、月亮、星座、日珥纹等天文图像最为突出和常见。登封作为二十四节气发源地,与嵩洛地区最早出现以种植业为主的定居生活密不可分。该地区古人重视农业生产,观天象、定农时,这些就通过彩陶纹饰表现了出来,让我们时隔千年,还能与先人“对话”。
第四,伸手一摸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是秦砖汉瓦,这就是嵩洛地区。中原地区汉画像砖主要集中在嵩洛一带,制作手法既有刻膜翻制,又有阴线阳线雕刻,还有浮雕加线刻,地域风格各不相同,众美纷呈。登封窑博物馆馆藏较为丰富的汉画像砖,该展览将展出部分精品,值得细细观赏。
第五,登封窑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不同于其他博物馆的是,我们是传承与发展相结合,既展示传统工艺,又开发新型产品。从这一点上,登封窑博物馆对于工艺的研究和展示较为突出,从白衣彩陶到化妆白瓷,从绳纹、篮纹、附加堆纹到剔刻划花、珍珠地划花,登封窑的发展一脉相承,我们从中对工艺进行挖掘、研究和展示,这是该展览的一大看点。
陶,是我们人类首次利用大自然恩赐给我们的泥土、水、火和智慧,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创造出来的第一种伟大作品。火,是大自然的赐予;而陶,则是我们人类的创造!
图文转载:登封窑陶瓷博物馆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