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光片羽——湖南考古出土陶瓷特展

恰逢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年,湖南田野考古迄今也走过70年历程,积累了大量的文物标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回到一万八千年前,跟着陶瓷探寻湖南的历史与先民的足迹。

image_png

本次展览分为:陶器的起源:人类定居生活、陶向瓷的过渡:南北文化交流、瓷器的发展:生活主流,畅销海内外三部分。

陶瓷,其实是两种东西。简单来说,先有陶,后有瓷。大部分陶器没有瓷器般华丽的外表,很多人可能认为陶器只是历史中的配角,其实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陶片已超万年之久,商周之际才出现原始瓷器,距今只有3000年左右。也就是说,陶器在陶瓷的发展历史中占据了前80%的进度条。

随着精细雕琢的玉器、威严庄重的青铜器的出现,朴素的陶器日益落寞,商周时期湖南陶器整体面貌简单粗糙。

“困则变,变则通”,神秘楚风的彩绘陶、极具创意的漆皮陶,以及在长江中下游和岭南地区文化多重影响下的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窑工们在湖湘大地上宛如魔术师,一步一步完成了从陶到瓷的华丽转变。

在掌握成熟瓷器的烧造技术之后,湘江下游的制瓷业在晋唐时期迎来了高光时刻,先后形成了两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窑口:以青瓷著称的岳州窑和以彩瓷著称的长沙窑。

目前考古发现的湖南宋元瓷窑已超过湖南瓷窑总数的一半,这些窑址遍布三湘大地,可分为三大系别:五代北宋烧制青瓷为主的衡州窑系,宋元时期以烧制多色釉和彩绘瓷为主的衡山窑系,南宋晚期至元代以烧制青白瓷为主的窑址。不同类型的窑场既有本地独有的特色产品,也有对全国各地宋元名窑的仿烧之作,映射出宋元中国制瓷业的蓬勃发展与交相辉映的壮阔景象。

陶瓷的发展史一直走到这里,才出现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还有青花瓷。中国传统的制瓷技术也开始大规模向外传播。

到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畅销海内外,中国制瓷技术也传播到了欧洲工业国家。此时湖南的瓷窑数量相比宋元时期急剧减少,但仍有烧制青花瓷的羊舞岭窑、醴陵窑等杰出代表。

清末,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西方工业化的全面挑战,包括瓷器在内的大批洋货倾销内地,挤占市场,醴陵的传统瓷业也受到巨大冲击。湘西凤凰人熊希龄胸怀实业救国之志,在醴陵创办了“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制造公司”,成功烧制出釉下五彩瓷器,问世不久就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醴陵的传统制瓷业由此走上浴火涅槃的现代化转型之路,并一步步发展成为现代中国的又一瓷都。湖南陶瓷焕发新生。


资料来源:长沙博物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