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豪杰·宋四家碑刻拓片特展

展览名称:翰墨豪杰·宋四家碑刻拓片特展

展览时间:2022年12月16日-2023年2月18日

展览地点:桐庐县博物馆一楼临时展厅

主办单位:桐庐县博物馆 苏州碑刻博物馆(苏州文庙管理所)

宋代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最主要的实践者是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即宋四家“苏、黄、米、蔡”,他们被后世认为是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盛时泰在《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人物简介

ba6ac4b1a871815c4d2a01cd267cdb3d_jpg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长于行书、楷书,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 重在写意, 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苏轼的书法看似平实、朴素,但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给人以一种“大海风涛之气”、“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328b6a183c453990990d9c02e0c72ac1_jpg

黄庭坚(11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后世称“黄山谷”,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黄庭坚书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尤得力于《瘗鹤铭》,笔法以侧险取势,纵横奇崛,字体开张, 笔法瘦劲,自成风格。

aaf69e81fe9c0c1f2f202557a13c20a2_jpg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米芾少时苦学颜、柳、欧、褚等唐楷,打下了厚实的基本功。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 雄健清新的特点。

7ef6bbcfee498260a3144851eb791ca5_jpg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兴化(今福建仙游)人。蔡襄喜欢写规规矩矩的楷书,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盛时泰在《苍润轩碑跋》中说:“宋世称能书者,四家独胜。然四家之中,苏蕴藉,黄流丽,米峭拔,而蔡公又独以浑厚居其上。”

重点展品介绍

 《祭黄几道文》

8ac90204c6ffb24ef0f879e6b444194c_jpg

元丰八年六月,苏轼被召回汴京復朝奉郎,后又升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使东坡生活和政治待遇发生了极大变化。这是他为好朋友黄好谦去世而撰写的一篇悼文。黄好谦,字几道,北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六月以著作佐郎登上仕途,之后历任太常丞权监察御史等职务。元丰八年(1085)八月, 以朝散郎为驾部郎中。元祐二年,被任命为颍州知州,还没有到任,就在这年的四五月间去世了。苏轼撰写此文时年五十二岁, 此作品书风古雅遒逸,真率自然,是苏轼传世作品中极少的楷书珍品之一,历来饱受赞誉。

黄庭坚

《黄山谷幽兰赋》朱拓十二屏条

0ad970d24a231d71bcb2a0b233c1aa1d_jpg

《幽兰赋》唐代诗人韩伯庸撰文,以幽兰和萧艾对比,歌颂了忠正廉洁的贤臣,贬斥了弄权作弊的小人,是一篇意有深意的文学作品。

《幽兰赋》为大字行书为黄庭坚晚年奉皇帝敕诏而书, 大小错落,大字逾尺,小字盈寸。避让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和谐,极富韵致。

《黄庭坚书七佛偈》

83b5ef60750d1e6d933a77d3259b37b4_jpg

七佛,指佛教传说中的七位佛祖,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浮佛,揭留生佛、拘那含宇尼佛、迦叶佛和释迦牟尼佛。“偈”,梵语偈陀了,义译为颂。宋哲宗元祐六年(1091)十二月, 时年47岁的黄庭坚应庐山广鉴禅师之请,书《七佛偈》, 刻石于庐山秀峰寺读书台。《七佛偈》是禅宗史上用以表明发展脉络的重要文献。黄庭坚在《跋》中云:“七佛说偈,盖禅源也。浅陋者争骛于末流而不知归,故余数为丛林中书此偈。”表明他对这部经典非常重视。

碑文是黄庭坚为数不多的大字楷书,其用笔纵横奇崛,以长横长竖,大撇大捺见功力。全篇气势雄浑,用笔腾路迭宕,逸趣横生,横笔奇倔而富有弹力,竖画遒劲而深藏豪放,充分体现了黄书雄浑、奇逸、健壮纵恣的特点。

《章吉老墓表》

f791217c7c22d2493ce808dc073846c5_jpg

全称《宋无为章居士墓志铭》,由北宋周绅撰文,陈敦复篆盖。

墓志刻石原在无为,今已佚。碑文详尽记载了墓主章迪一生赈济贫弱,伸张正义的生平事迹及时人对其之称誉,是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米芾来到无为时,章吉老已故去,但为其高尚的医德所折服,遂应其子章济的请求,于宋徽宗大观元年五月(1107),为其作墓表。

《章吉老墓志》 是米芾晚年最为得意之小字行书的不朽名迹,其笔法精熟,锋势齐备,书峰随意自然,沉重古雅。

《天马赋》

2fa3311357420b7f82d19c64f02e9795_jpg

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乌孙国马种优良,每年都要向汉朝进贡马匹。汉武帝十分喜欢乌孙马,给其赐名 “天马” 。宋代的书法家米芾和汉武帝一样,十分喜好这种马匹,所以创作了《天马赋》。《天马赋》为米芾行书的珍品之作,也是其书法传世的真迹之一。

蔡襄

《泉州万安渡桥记》

60aabe2732532e2fa690880c424e47b5_jpg

全文共153字, 用楷体书写,记载造桥的时间、年代、桥的长宽、花费的银两,参与的人物等,分刻在两石碑上,每碑高2.89米,宽1.46米,厚0.3米,碑字分为6行,每字长1.8厘米,宽1.5厘米。

碑刻原露天崖刻于岸左,宣和间(1119—1125)由在泉州任市舶司后为知州的蔡襄曾孙蔡桓拓本重刻立于祠内。碑字雄浑朴茂,气度轩昂,得颜鲁公之精髓,兼有欧书严谨之遗风,为蔡公大字之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