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现存规模较好的一座王府,此府是顺治年间所建。原占地面积不大,平面布局与王府规制尚符。克勤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永和桥,位于安阳东20公里永和集村洹河故道,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专家考证,该桥创建于隋。由于年深日久,桥面中间有两道被磨的铮光溜滑的车辙痕迹,辙深8厘米,辙宽13厘米,车辙对研究古代交通工具有着重要意义。2019年10月7日,安阳永和桥被核定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苏州园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
大汶口遗址为距今6400年至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最早发现于1959年,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和宁阳县磁窑镇,是大汶口文化的发现地和命名地。遗址出土的墓葬、陶器,及石斧、磨制骨器等生产工具是研究黄淮流域及山东、江浙沿海地区原始文化的重要线索。共探明遗址区面积82万平方米,发掘7200平方米,发掘墓葬189座,出土随葬品2100余件。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田齐王陵分布于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的临淄齐故城南7.5公里处的鼎足山和牛山之东。在临淄四隅,有150余座古陵墓(冢),被称为“临淄墓群”。这些古墓,大都是春秋战国及汉代齐国王侯、大臣、贵族的陵墓。其中在今齐陵镇南部,田齐有六王葬此,被称为田齐王陵。
南阳武侯祠,位于南阳故城西郊卧龙岗上,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南阳”的旧址和历代祭祀诸葛亮的地方,也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三顾处,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在这里。
春秋至汉时期的遗址,城址平面呈椭圆形。在汉代城址中极为少见,为研究汉代城市与中国城建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因其地处北方,因而对于研究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交流也极为重要。
袁林,又称袁世凯墓、袁公林,建于1916年6月,1918年6月建成,占地9万多平方米,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军事、政治人物、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统袁世凯及其夫人于氏的中西合璧风格的大型墓葬。1982年被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是祭祀社稷的场所名称,为明清两代祭祀社、稷神祇的祭坛,其位置是依周礼《考工记》“左祖右社”的规定,置于皇宫之右(西)。祖与社都是封建政权的象征。社稷是“太社”和“太稷”的合称,社是土地神,稷是五谷神,两者是农业社会最重要的根基。不仅在京城有国家的祭坛,地方各级城市也都有祭祀社稷的场所。
许昌文峰塔又称文明寺塔,位于许昌博物馆内,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许州知州郑振光倡导创建。塔通高51.3米,呈平面八角形,十三层楼阁式砖塔,由地宫、基座、塔身、塔刹组成。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砖塔之冠。1963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彼岸寺碑(经幢)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西段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因其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其身形似古塔,且以古朴篆书刻其上,故称龙塔古篆。又因其建于原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史称“彼岸寺经幢”。
东沟窑遗址发现于上世纪50年代,1983年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019年10月,东沟窑遗址被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