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寺碑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841-4-031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行政区域:河南省,漯河,城区

地址:黄河路西段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

彼岸寺碑(经幢)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黄河路西段第一实验中学院内的苍松翠柏之中。因其底部由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其身形似古塔,且以古朴篆书刻其上,故称龙塔古篆。又因其建于原彼岸寺内,且为记载彼岸寺兴衰始末及佛家传经之事,史称“彼岸寺经幢”。

彼岸寺碑(经幢)建于北宋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通体高12.18米,由底盘、基座、篆文碑、造像碑、碑顶等构成。底盘为直径5米的八角形香水海池,内刻海浪、瑞兽等。海岸浮雕亭台楼阁、禅堂佛殿、高山流水、仪仗出行、车銮户舆、西天取经及佛教故事。基座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八根透雕蟠龙石柱支撑的正方形浮雕巨石,雕刻四大天王神像。下层是一八面体浮雕巨石,雕刻天龙八部形象,浮雕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篆文碑是主体部分,高2.9米,重九吨余,上镌“重修许州郾城县彼岸寺碑铭”,为八分古篆书写。碑上为庑殿式护碑石盖,雕有仿屋檐的石椽、石瓦和麒麟、云中仙子等。

造像碑高3.09米,为八棱形。每面雕有57尊小罗汉和3尊佛像,共计456尊小罗汉和24尊佛像。其座为双层圆形石墩,上层为莲花宝座,下层为浮雕双首共命鸟和伎乐宾伽等,形象生动,优美多姿。

碑顶以棱角砖砌为七级密檐式八脊挑角飞檐,檐下配置仿木结构砖雕斗拱,檐上覆灰瓦,顶上置宝瓶。彼岸寺碑(经幢)是我国宋代前期一处罕见的佛教艺术石雕珍品,石篆的书写、镌刻的刀法堪称绝品,浮雕造型、图案调序独具匠心,整体布局、建筑结构风格奇异,至今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明朝杨元祥题诗曰:银钩石面列森森,半肃风雷未可寻。但使文章堪寿世,即留一字抵千金。

清明顺治进士,郾城知县荆其惇也题诗曰:谁勒文幢石佛前,纵横玉盘峰山巅。风霜蚀尽龙蛇迹,不使人知魏晋年。

2006年,彼岸寺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漯河市郾城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