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叫“小布达拉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了庆祝他本人60寿辰和崇庆皇太后80寿辰而下旨仿西藏布达拉宫建设的佛教庙宇。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南侧,为承德外八庙中规模最大建筑群,建成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是清代乾隆皇帝为迎接西藏六世班禅入觐朝贺乾隆帝七旬庆典而仿照班禅居所扎什伦布寺形制兴建。位于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北面狮子沟的南坡上,普陀宗乘之庙的东面。建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承德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山庄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北部,武烈河西岸一带狭长的谷地上,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
铁狮子坐落在沧州市东南20公里沧州旧城开元寺前,东关村西0.5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规模较大的铸铁艺术品之一,具有很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根据狮身上的铭文可知,沧州铁狮子铸造于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它的铸造比美国和法国的炼铁术早七八百年,所以铁狮子在世界冶金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打开世界冶金史就有沧州铁狮子,由于沧州铁狮子具有较高的科研、历史和珍贵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古代铸造技术、雕塑艺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佛都史十分重要的具象资料。
赵邯郸故城是战国时赵国都城的所在地,邯郸城是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城市之一。“邯郸”之名最早见于《春秋•穀梁传》,城先属卫国,后属晋国,三家分晋后属赵国。自公元前386年赵王敬侯迁都于此,到赵国被秦灭亡,历经八世,共159年,著名的历史故事“完壁归赵”、“胡眼服射”、“邯郸学步”、“将相和”、“围魏救赵”等就是发生邯郸作为赵国都城这个时期。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遗址。城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8公里,南北宽达4公里,是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城址中部有一道隔墙,将城分为东、西二城。东城分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区、墓葬区、古河道区五个部分,文化遗存相当丰富,保存较好。西城为一防御性的附城,遗存较少。城址内除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石器等生产、生活用具外,还发现有许多兽首陶水管、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
北魏至隋代门阀士族封氏家族墓地。旧称十八乱冢或封家坟。1948年被挖掘。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调查。该墓群的发现,为研究这个时期的大族墓葬以及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6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布局最得体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是河北省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80平方公里的15座陵寝中,埋葬着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嫔、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
清朝最后一处帝王陵墓群。清西陵始建于1730年,完工于1915年,其间185年,相继建成了皇帝陵4座、皇后陵3座、妃园寝3座,以及王爷园寝2座、公主园寝1座、阿哥园寝1座,共计14座陵寝。是现存规模宏大,保存最完整,陵寝建筑类型最齐全的古代皇家陵墓群。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26日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驻地。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共复原面积16440平方米。
始建于南北朝北魏宣武帝景明、正---始(公元500----508年)年间,唐、宋、元、明、清诸代及民国时期屡有修葺,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古北岳恒山的场所。
始建于清光绪七年(1881年),是由李大钊的大祖父李茹珍监造的。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高阶台,黑大车门,分为三进的宅院,是一座典型的冀东农村庄户的格局,南北长55.5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为1010.1平方米。大门和二门之间为前院。有东厢房三间,曾是李大钊的伯父李任元教私塾的学馆。进二门为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