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献帝刘协及曹皇后的陵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据记载,汉献帝薨于曹魏青龙二年(公元234年)三月庚寅,谥孝献皇帝,葬于禅陵。陵墓深五丈,前堂方一丈八尺,后堂方一丈五尺,角广六尺。陵墓高二丈,周围二百步。现存每边长20余米、周长100余米,封土夯筑,东北、东南各有一座陪葬墓。
高平陵是三国魏文帝曹丕长子魏明帝曹睿及其皇后一一明元郭皇后的陵冢。魏明帝安葬于高平陵后,年幼的曹芳继位为王。这时,已是三朝元老的司马懿渐生不臣之心。10年后,司马氏乘曹芳亲率文武大臣到高平陵祭祖之机,突然发难,控制了朝中大权,史称“高平陵政变”。现为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晋显陵又称石敬瑭墓,是一座直径和高各约10米、坐北朝南的覆斗形墓冢,原有的神道、石像现已荡然无存。据县志记载,陵园东原有“邱灵寺”,是石敬瑭灵辇停放之处,后为护园人住所,寺内建筑多已改建,1965年尚存巨碑一通,是宋景德年间所立,现已不复存在。后晋显陵于2000年被列入第三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后汉皇陵,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皇家陵墓。后汉皇陵是禹州市唯一的皇家陵寝。它位于禹州市苌庄镇柏村柏嘴山,现存有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后汉李氏高后陵和后汉隐帝刘承祐颍陵,是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的五代后汉帝后墓群。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程颐、程颢墓,位于今伊川县西约1。5公里处的白虎山麓。 程颢, 字佰湾,号明道。 程颐,字公叔,号伊川。兄弟俩为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奠基者,世称“二程”。其兄弟墓和其父程响墓,简称“二程墓”,是洛阳市著名的名胜古迹。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衡墓,建于元至元十八年(1281年)。许衡墓自修建至今已有700多年,历经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是一处保存较完整的元代高级官僚贵族家族墓地。这些墓葬自北向南昭穆排列,相随有序,对研究当时墓葬制度、埋葬风俗等具有重要作用。
明周王墓,是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的明代周定王墓,修于明初,虽处深山,几百年来多次被盗掘,现面积1400平米的地宫内10个大墓室一空如洗。嫔妃陪葬墓地宫面积400余平米,双曲拱券覆盆状,18券洞同穴分室,门朝向高大宽敞的环形甬道,拱券青砖弧面曲率预先烧制,浑然天成,为中国已发现的地宫建筑形制中所独有。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龙口古代水利设施位于济源市东北16公里的沁水口,早在秦朝就在此地修建水渠,曹魏、唐朝、元朝均在此修渠,明朝时期建成5条水渠,灌溉济源、沁阳、孟县、武陟和温县,故称“五龙口”,现在仍有4条渠在使用。五龙口现存永利渠闸和三公祠,文济渠闸和袁公祠。永利渠闸建于明朝,三公祠建于清嘉庆年间,祀奉建渠有功德史纪言、石应嵩、涂应造。袁公祠建于明万历年间,祀奉袁应泰。
正阳石阙位于正阳县城东关烈士陵园南端。据《正阳县志》记载:“望乡台在城东关外,东狱庙前,有石壁似是古代石阙之左部。”按《白虎通义》说:“阙者,所以饰门,别尊卑。”在汉代,阙是被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标饰门面、炫耀声势的建筑。因此,贾君墓阙当系贾氏墓地前的大门。就其性质来说,属于墓阙或神道阙。它组成了整个墓地建筑群的序幕,它作为墓地前的陈设物,标志着贾氏墓地的范围。
林州阳台寺始建年代不详,历经战乱天灾,原有建筑早已无存,仅存唐代石塔两座,原寺中石碑赑屃一件,随着阳台寺双石塔被列入河南省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当地百姓又重修了阳台寺,新建山门、药师如来殿、关圣帝君殿、广生殿和龙王庙等建筑。
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和中国功夫的发源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五乳峰下,因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丛林之中,故名“少林寺”。
兴国寺塔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元年(公元954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鄢陵县志》记载:“兴国寺在马栏镇,明洪武中僧圆广重建,清康熙初邑人刘光明等募塑佛像,御史梁熙作碑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