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延续时间长。遗址最下层是距今8000~7000年左右的裴李岗文化层,向上依次堆积为仰韶文化层、龙山文化层、二里头文化层等。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处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现存东、南、北三面城墙和南北相对两座城门缺口。地上城墙总长1265米,底宽9.4~40米,高5~16米。建筑方法为分块版筑,墙高沟深。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城遗址,东西走向长约280米,南北走向长约300米,面积近10万平方米。是一处底蕴丰厚、内涵丰富、集多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址。
番国故城遗址,系东周时期土城墙遗址,位于信阳市固始县境内。遗址分内外两城,两城的土城墙大部分尚存,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代城池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阳城址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北25公里处,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12月设置了“城阳城址保护区”,保护区下辖4个行政村,其中文物保护面积12平方公里,重点文物保护面积6平方公里,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同时兼具文物保护和乡镇行政管理双重职能特殊单位。
迄今为止保存最好、最完整的汉代冶铁炉遗迹。目前我国出土的汉代容积最大的炼铁炉,堪称世界之最。1965年文物调查发现,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对遗址的冶炼区发掘1700平方米,在发掘范围内,发现炼铁炉炉基两座、炉底积铁十余块,最大的重约23吨、矿土堆约60立方米、水井一眼、水池一处、四角柱坑、烘范炉十三座、船形坑一个等遗迹。出土铁器318件、陶器380余件、石器8件。
黄冶三彩窑址位于巩义市站街镇小黄冶村、紫荆街道办大黄冶村,遗址分布在黄冶河两岸的台地上约2千米的地段内,窑址总面积约22.5万平方米。文化堆积一般厚3米多,最深的达6米以上,有的文化层堆积达18层。该窑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创烧唐三彩和唐青花瓷器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制作工艺最高的一处窑址。
清凉寺汝瓷窑址位于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台地上。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窑址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个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
鹿邑太清宫遗址,为老子的诞生地,包括东汉至金、元时期历代皇家祭祀老子的诸多遗迹的大型遗址群。东汉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始建,位于河南省鹿邑县城东5公里处的太清宫镇,分别由前宫、后宫、隐山龙山文化遗址三部分组成。
邙山陵墓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东西长近50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的邙山上。陵墓群已经探明的帝陵包括东汉帝陵5座,曹魏帝陵1座,西晋帝陵5座,北魏帝陵4座,五代后唐帝陵1座。是中国埋葬帝王最多、最集中的地方 。加上皇族、大臣的陪葬墓,总数在千座以上。邙山陵墓群是是世界上古代陵墓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恭陵神道两侧石刻作工细腻,雕造精美,形象生动,时代可能早于乾陵,是河南仅存的一组盛唐陵墓石刻。是考察唐陵规制的重要依据,也是世界研究我国古代石刻艺术的宝贵资料。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时期陵墓群,现存陵墓包括嵩陵、庆陵、顺陵和懿陵。嵩陵为后周太祖郭威墓。庆陵为后周世宗柴荣墓。顺陵是恭帝柴宗训墓。懿陵是后周世宗皇后符氏墓。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