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墓葬群。2006年5月,瑞峰崖墓群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六批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13年,法国人法占拉、狄格、色加兰等来瑞峰镇考察发掘。1982年,四川省文管会专家实地发掘,出土了一座东汉建初元年至元和年间营建的崖墓,揭开了瑞峰汉崖墓的历史。由于瑞峰崖墓的石刻纪年有建初元年(公元76年)、元和五年(公元88年)、延熹四年(公元161年)等,再根据其墓葬形制,所以被确定为东汉崖墓,上限年代推至西汉晚期,下限年代不应晚于三国。
黄伞崖墓群汉代墓葬,分布在岷江北岸的黄泥巴坡、印子坡和喳口崖坡,共计182座。墓分单室、双室和多室几种。其中以印子坡1号墓最典型,墓凿建在临岷江之岩壁上,距地面3米。为一堂三室的大型崖墓,由墓门、享堂、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宽12米,高4.3米,四柱三门。门两侧依崖处凿双阙,两中柱上刻斗拱;门楣上刻仿木屋檐,上浮雕筒瓦、瓦当、檩格,檐下刻斗拱、棂窗、楼台、人物和走兽等。享堂宽12~12.4米,高2.4~2.65米,进深4.5米,平顶。侧壁均有柱、墙、檐口及瓦当等图案。
交乐墓群是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的汉朝墓葬群。1999年,兴仁交乐汉墓群被列为贵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汉墓群总面积9平方公里,分布在交乐河两岸台地之上,大抵属东汉墓葬。1975年至1987年间,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六百多件。墓群中最大的是14号墓,6号墓在1983年被盗。汉墓中出土一枚铜制鎏金的“巴郡守丞”官印。2006年5月25日,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塔台古墓群在今天曲靖市驻地东十三公里处,珠江上游南盘江东岸,五台山脚,伫立着八个形状不一,相依相伴的土堆。地处缓坡地带,由8个相傍而又独立的椭圆形封土堆组成,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八塔台古墓群的发掘,证明了曲靖是云南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这里的人民便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已进入青铜时代。
碑林面积约5平方公里。放眼望去,包石象立,满山遍野。尤位集中的坟区约3平方公里。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林立,皆掩隐在绿荫叠翠之中。墓碑数以万计,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2006年营盘村墓群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从《史记》的记载看,秦东陵共葬昭襄王以后四位君王、四位王后、一位太子。包括秦皇陵在内,现已查明四处。至于芷阳县治所在,经勘查,大致可断定在油王村一带,属韩峪乡,离东陵不远。秦东陵,是继临潼秦始皇陵、凤翔秦公陵园之后,秦东陵是秦国国君陵墓的又一重要发现。但因为秦东陵只经过调查钻探而尚未发掘,加之文献记载疏略,所以关于诸陵园及大墓的被葬者同题就有多种意见,迄今并无公认的看法。2006年秦东陵作为秦代的古墓葬,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