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化寨遗址是一处典型的仰韶文化遗址。它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遗存有环壕、房址、灰坑窑穴、墓葬,出土了诸多可复原的陶器、各种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据考古钻探、发掘及整理结果分析,该遗址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即仰韶文化早期为主,个别遗迹单位可晚至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5月3日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碾子坡遗址,先周文化古遗址。1959年发现,遗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此地的8个不同地点进行了长达10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共揭露居址面积500多平方米,清理古墓葬300余座,其中先周古墓达200多座,出土文物数千件,有鬲、豆、罐、盂和瓮等。2013年3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遗址于1953年发现,1977-1978年商县图书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等单位进行了首次发掘。为了进一步了解该遗址文化层的堆积及其内涵,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于1982年4-7月,再次进行了发掘。发掘区紧接第一次发掘区的南边,共开5×5探方15个,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的遗迹有房址2座、窖穴60多个、陶窑2座、墓葬16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骨器等。2013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沟遗址”是周公庙考古队于2004年发现的,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参加当年考查的辛怡华所长介绍,这是目前发现最早、规模最大的“炎黄时期”至西周早期城址。北依千山余脉,东临纸坊河,依山傍水,北高南低,南北高差150米,最高处海拔1070米。整个遗址现有可证城址的南北城墙纵长1000米,东城墙长约1400多米,高6米至18米不等,整个城墙依山梁走势而筑,呈不规则方形,面积达140万平方米之宏伟。
1990年被发现,因发掘出大量烧烤坑和形制特异的陶窑群而享誉海内外。经过连续15年的发掘,出土了3600年至3000年前宝山商时期遗存中的大量陶器、骨器、石器以及铜、铁制文物,其中出土的四棱体铜针,是迄今我国出土古代文物中最早的青铜针实例。其仰韶时期烤烧坑和汉代烤烧坑,数量多、种类齐,另有商代的填埋垃圾和烧烤食物并用的“烧烤坑”。2013年,宝山遗址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益家堡遗址位于扶风县城关镇益家堡西南台原上。东西长500米,南北宽300米。1978年后因平整土地而破坏较严重,是一处含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商代的居住遗址,发现有商代殷墟一期的青铜器、兵器及鬲、罐、豆等陶器。1992年4月21日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邰国遗址是5000年前邰国的邰氏乡民所聚居之处。这里发现厚达3米的大面积、多层次灰层,上层有秦汉云纹瓦当和瓦片,下层有邰民所遗之陶器、灰坑、窑址及长达15米的居住遗址,还有高4米、宽2米的窖穴遗址。古邰国是尧舜时代农官后稷教民稼穑的故国。
桥镇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东北约10米处的台塬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了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该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建筑陶瓦,把中国用瓦历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筒瓦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秦汉时代宫殿建筑遗址。遗存有大型夯土建筑基址、大量红烧土块和较厚的瓦片堆积层,以及汉代的瓦当、方砖等相关文物。为研究汉代建筑形制等提供了重要资料。西峪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暴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3处,夯土密实,夯层厚约10厘米左右。在宫殿建筑遗址的范围内,收集和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汉代的瓦当、筒瓦、五角水道、圆形水道、方砖等文物。在遗址的西南方向,还发现有大量红烧土块和较厚的瓦片堆积层。2003年被列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河西遗址位于陕西白水县雷村乡下河西村西侧,地处关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遗址分布范围略呈长方形,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1500米,地势呈缓坡状,东高西低,现修为阶梯状耕地。下河西遗址的发现对于即将全面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下河西遗址发现于1988年的陕西省文物普查,自2004年4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它对研究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客省庄文化的分布、分期和分类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
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2013年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赵家台遗址属仰韶文化。赵家台位于陕西省岐山县城东北9公里的孔头沟东岸的台塬上,遗址位于村东,岐蒲公路从遗址北面穿过。现为土场,因长年取土之故,土场上留有大量的陶片、砖块,断崖上有陶窑、灰坑。面积2万平方米,198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