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河西遗址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438-1-438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陕西,渭南,白水县

地址:雷村乡下河西村西侧

在白水县下河西村的仰韶时期遗存分布达40万平米,在该处发现6座仰韶时期大型房址。2010年8~12月间,在对其中的F1和F2进行了发掘,揭露面积1000平方米,发现了两座仰韶中期晚段的大型房址和42座灰坑、2处活动面。其中F1残存建筑面积263.4平方米,残存使用面积217平方米,复原建筑面积364.85米,复原使用面积304.5米,是目前所发现的同期单体房址中最大的一例。F2残存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残存使用面积92平方米,复原后的建筑和使用面积分别为240.66和181.44平方米。两座房址位于仰韶时期遗存分布范围的南侧边缘,门向朝南,面对房址南侧的冲沟和白水河河谷,房址东部均为梯田破坏。两座房址的形制均为五边形,有内外两层墙体,地面分为上下两层,地面以下铺设草拌泥,草拌泥之下或经火烘烤或经夯实。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处房址的地面均为料姜石烧制而成的白灰地面,为目前所知最早使用白灰处理的地面。这两座大型房址以往所发现的此类房址有同有异,在一个大的技术传统下体现出了各地不同的特点。

白水县下河遗址发现于1988年的全省文物普查,隶属于白水县雷村乡下河村。经初步调查和试掘,初步认定下河西遗址面积在150万平方米,确认75座属于五六千年前仰韶时代和龙山时代的房址,发现了27个当时典型的丧葬仪式瓷棺葬。该遗址的整体文化面貌属客省庄文化,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新的因素。下河西遗址的发现对于即将全面进行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下河西遗址发现于1988年的陕西省文物普查,自2004年4月开始,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它对研究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客省庄文化的分布、分期和分类具有很大的文物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