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墩山土墩墓,是解放后在江苏省镇江市发掘的重要古代墓葬。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县大港镇东烟墩山南麓斜坡上60米方圆内。1954年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12件,随葬物主要是青铜礼器,有鼎、簋、鬲、盂、觥等,其中其中有一件“宜侯夨簋”,内有铭文126字,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据著名学者郭沫若、唐兰考证,“宜侯夨簋”,主要记载了武王、成王伐商、赏赐之事,又是西周初年井田制与奴隶制的重要佐证。
东海尹湾汉墓群,位于东海县温泉镇尹湾村西南约两公里的高岭上。这里原是一处高出岭面的人工堆积的土墩,面积约 2500平方米。在西汉时这里地属东海郡,郡治即今之郯城。1993年2月份,曾有团伙在这里搞盗掘,并用钢钎探明了一个直径3米多、深5米的土坑,打开了后来考古工作者编号为1号墓的棺盖。从出土木牍记载的内容及随葬的名谒判断 ,6号墓男性棺主人姓师名饶,字君兄,生前为东海郡功曹史,卒于西汉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年)。
又称上坊东吴大墓,是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结构最为复杂、出土瓷器最多的大型东吴砖式墓葬,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等组成。前室顶部置巨型覆顶石、前后室四隅嵌兽首形石灯台、后室有大型虎首状石棺座等墓葬设施。墓主身份不明,但确定为帝、王级别。上坊孙吴墓是建国以来六朝大墓考古发现之最。2013年,南京上坊孙吴墓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该墓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主持发掘于1998年6~8月、9~12月,出土文物以玉器和金银器为主,为截止2013年中国国内发现的墓葬形制最完整,出土玉器、金银器最多的东晋贵族墓葬,并入选199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
顾炎武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千灯镇人,南都败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后人将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部分。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