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642-2-055
类型:古墓葬
行政区域:江苏,苏州,昆山市
地址:昆山市千灯古镇景区内
顾炎武(1613.7.15—1682.2.15)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本名绛,乳名藩汉,别名继坤、圭年,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南都败后,因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改名炎武。因故居旁有亭林湖,学者尊为亭林先生。后人将他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儒。
顾炎武墓地分亭林祠、亭林墓两部分。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一九五六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文革”期间,该墓及祠堂曾遭到破坏。
一九八四年,江苏省文管会设计并拨款,由昆山市文管会修复该墓及祠堂。一九九七年,昆山市政府拨款修复顾炎武故居,充分利用顾炎武旧居的方砖地、门头、水井和花岗岩坊柱等建筑,修缮了门厅、轿厅和正厅。2000年,顾炎武故居分别被昆山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命名为“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苏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顾炎武故居原来占地只有6亩,现在的占地面积已经扩大至60亩,形成了包括顾炎武起居生活区、顾炎武祠堂、顾炎武墓和顾园几个景点,其中顾炎武墓地和顾园相连,形成墓、祠、厅一体的园林布局,为千灯诸景之首。顾炎武与其夫人葬在一起。
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顾炎武卒于山西曲沃,由嗣子顾衍生,从弟顾岩扶柩回昆山千灯故里,葬于祖茔嗣父顾同吉、嗣母王贞孝之墓穴次位,墓前有碑,上刻“顾亭林先生暨配王硕人合墓”;周围有砖砌矮墙,嵌有清石碑各一块;墓南有明皇朝为旌表先生嗣母王氏的贞孝坊;墓后柳树四棵,四周松柏数十株。光绪二十一年(1894年),新阳县知县万厉钧重修了坟墓
民国三年(1914年),广东学者、孔教会主持人梁鼎芬专程来千墩瞻仰亭林墓及遗腹遗像,并出资委托先生十二世孙顾子玉等筹建亭林祠。1956年,顾炎武墓及祠堂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