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至战国时期墓葬群。位于蓬莱区艾山、崮山北麓,黄水河上游两岸的台地上。南北长约10公里,东西跨河宽约3公里。1976年至1986年,烟台市、蓬莱县文物工作者多次进行抢救性发掘。墓区尚有西周至春秋古城遗址1处。经1978年勘测,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00米,仅存部分城墙遗迹。
经考古发掘的墓葬,西汉时期的墓葬,主要有窝托村西汉齐王墓、稷山西汉洞石墓、金岭乙烯生活区西汉墓地、山王村西汉墓兵马俑坑。东汉时期的墓葬,主要有金岭乙烯东汉齐王墓、临淄水泥厂新建工地东汉大型砖石合建并穴墓等。东汉时期临淄所见大小型墓葬,多为砖石合建,即砖砌墓室,石建墓门,石门上多刻画像。北朝时期的墓葬,主要有辛店发电厂北朝崔氏墓地。1977年,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群于1956年发现,之后经过多次调查、勘探。墓葬现仅存10座。封土最大的一座南北78米,东西53米,斜高43米,较小的一座直径约10米,斜高2.5米。防山墓群应为周代鲁国国公墓地,墓群分布集中,形体较大,是目前周代诸侯国国公陵墓中保存较好的墓群之一,对于研究周代特别是春秋时期鲁国的葬制及随葬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
孟母林墓群位于马鞍山麓,西临104国道。是战国时期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孟轲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地。孟母林墓区包括马鞍山在内,占地总面积45.6万平方米。孟母林墓群是埋葬亚圣孟子父母及部分孟氏后裔的墓园,林内文物众多,古树参天,占地面积700余亩,是一座仅次于孔林的墓地。两千多年来,孟氏族人葬埋不断,逐渐形成一处规模宏大的墓园。对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等都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程家沟古墓,战国田齐太公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年),田太公和立为齐侯,迁康公于海上,代姜姓齐为田齐,立二年卒。墓封土呈三阶覆斗形,系黄土夯筑,存高约30米,边长约50米。1965年曾在封土中发现石门扉。《益都县图志》云:“田和墓在城西北十二里程家沟庄前。”即指此。
山东菏泽市定陶区发现的大型汉墓获得重要考古发现,考古人员在原本空空如也的墓室内地板下发现一竹笥,内盛一件缝有玉璧的汉代丝质长袍。这一埋藏方式为国内首次发现。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件丝织品为女性服饰,基本可以判定定陶大墓的主人是西汉哀帝的母亲丁太后。丁后是在儿子即位后去世的,因此是实实在在的“皇太后”,等同于“帝王级”。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家庄汉画像石墓位于安丘市博物馆院内,原址在城区西南9公里的凌河镇董家庄村北。董家庄汉画像石墓规模宏大,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大型汉画像石墓之一;画像构图复杂,内容丰富多彩,雕刻技术精湛,艺术水平高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留村石墓群在荣成宁津街道办事处留村村西约70米农田内,有10座石墓,其中7座保存较完好。留村石墓群的元代石墓形制较特殊,为研究宁津地区元代的葬俗、葬制提供了科学资料。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3年1月22日,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五峰山南麓的明代四号王陵被盗,济南市文物处于2月8日至4月中旬进行了清理。该墓依山凿扩,由墓道、墓门、雨道、前殿及两个并列的后室组成。两后室及前殿右侧各置一石砌棺床。据出土的两方墓志,知后室葬德庄王朱见潾及其妻刘氏,前殿葬其子济宁安僖王朱祐樳。朱见潾为第一代德王,正统十三年生,正德十二年毙。 五峰山南麓有七座王陵,原来均有享殿及内外两道围墙,现已毁,唯六号墓围墙尚存高大的墙心,南北长487.5米、东西宽286.5米、现存最高处约6米余,尚颇壮观。
淇县宋庄东周贵族墓地位于淇县宋庄和方寨两村之间,南距商纣王墓1000米,经初步发掘和分析,认定为卫国贵族的墓地。在已发掘的10余座古墓葬中,先后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陪葬器物等文物共3000余件,许多编钟、甑、匜等器皿纹路清晰、制作精美,刻有铭文。宋庄墓地对研究我国东周的历史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贵族阶层的葬丧习俗都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
固岸墓地涉及朝代之多,纵跨时间之长,令人震撼。据统计,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有包括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共计333座。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对其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固岸墓地作为战国至宋古墓葬,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