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三圣塔,河南三大金塔之首。位于河南省沁阳市博物馆院内,该塔建于金大定十一年(1171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作为金代古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妙乐寺真身舍利塔,建于后周显德二年。据碑载:佛祖舍利灵骨,建宝塔一十九所,妙乐寺塔其一也,序列第十五。妙乐寺塔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五代大型砖塔。2001年6月25日,妙乐寺塔作为五代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名庙宫,又称黄河龙王庙,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占地面积140亩 。嘉应观主要景点包括御碑亭、严殿、大王殿、恭仪亭、舜王阁等多余处景观组成,分南、北两院和东西跨院,为仿故宫敕建的官、庙、衙三体合一的清代建筑群。1963年4月,嘉应观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嘉应观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胜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历经唐、宋,毁于战火,元至元年间重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存山门、天王殿、大雄殿3座建筑。2001年6月25日,慈胜寺作为元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绍圣中建。砖塔七层。原有殿宇72间已废,唯塔独存。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角形,每边长31米,塔高26.15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宽度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玲珑壮观。第一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百家岩寺塔又名孝女塔,修建在天门瀑布南、西白涧西岸孝女崖上,是百家岩的主要景观建筑物。塔建在百家岩寺旧址上,旧为“竹林七贤”结社云游、谈论玄学之地。附属文物有百家岩寺旧址,刘伶醒酒台、嵇康淬剑池、瑞云和尚塔、宋元明清碑碣数十块等遗迹遗物。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沁阳北大寺,创建年代未详,明万历八年(1580年)重修,清代增建并重修。沁阳清真寺俗称北大寺。坐西朝东,分男寺、女寺。沁阳北大寺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女寺为多座硬山灰瓦顶建筑。
千佛阁,明代建筑,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城南大街北端,阁内因佛像甚多,楼上有千手千眼佛,故称千佛阁。此阁建于明嘉靖36年(公元1557年),重修于清代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焦作市药王庙,是孙思邈封王之地,形成了千年药王祖庭。该庙位于山阳区中星街道办事处李贵作村北,云台旅游大道林邓线南侧,是云台山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显圣王庙位于孟州市堤北头村,显圣王庙大殿系元朝吴门桥都元帅宁玉(1236—1302)的后人捐地捐款于至正十一年(1351)修建。大殿称三圣殿,亦称显圣王殿,该庙原建在堤北头村东南约一公里处的小金堤之东侧,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黄河北齿。大庙被水围困。乾隆二十四年(1759),迁到此处,经过1985年和1995年的两次修整,显圣王大殿、舞楼、戏楼形成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古代建筑群。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卜昌村古建筑群清代民居建筑,主要包括12个院落和1座祠堂。王氏宗祠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现存4座12间。另存有圣旨碑8通及大量碑刻墓志和古槐。
原名青龙祠,又名龙王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奉旨重修,改建为青龙宫。占地50余亩,古建房屋百余间,主要建筑有龙凤亭、主门厦古戏楼、东西门、拜殿、东西官厅、玉皇阁、东西厢、诚心桥、后寝宫、龙圣宫、后大殿等。现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