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下斗栱题有“至元二十七年……康熙二十二年”字样。现存建筑献殿、正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建筑。庙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献殿、正殿,正殿左右各有耳殿三间,东西两侧有配殿廊房等。
广武汉墓群位于山阴县西南,旧广武与新广武城之北,共 298座,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墓群南依群山,北连朔州平川,从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罗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为全国之首,整个墓群保存有珍贵的地下文物,对研究我国汉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红三军团革命旧址,原为民宅。旧址一进三幢,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门脸仿西方古典建筑形式,建筑总面积2394平方米。是一组中西结合的晚清建筑群。
亦称“瓜州古城”、“苦峪城”,第六批锁阳城墓群、第七批锁阳城古渠道遗址归入,是集古城址、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
叶县县衙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是目前中国现存的古代衙署中唯一的明代县衙建筑,位于河南省叶县东大街,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固岸墓地涉及朝代之多,纵跨时间之长,令人震撼。据统计,已经清理出和正在清理的墓葬,有包括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共计333座。为完整研究故邺城的布局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因为是平民墓葬,对其进一步研究,可以更准确的揭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生产力水平。同时也为人类学、人种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2013年,固岸墓地作为战国至宋古墓葬,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塔原属妙道寺内建筑,东塔在寺外,寺已毁,仅双塔幸存。据西塔地宫出土的地宫碑记载,西塔创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东塔形制与西塔相近,建造年代应相隔不远。
始建于五代,清咸丰五年维修。塔身直接出自地面,无台基和基座,三级楼阁式砖塔。塔儿庄塔工艺精湛、造型优美,整体保存较好,对研究西北地区的唐及五代建造技术和工艺以及建筑结构等具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