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因宫内供奉尧、舜、禹、汤而得名。创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东侧有关帝庙一座,与四圣宫连为一体。四圣宫坐北向南,中轴线上舞台、献殿(不存)、正殿,正殿两旁三间耳殿,殿前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廊房各六间。四圣宫舞台为我国现存较早的戏台之一,对研究我国戏曲发展史具有重要的价值。
颜文姜祠又名灵泉庙、顺德夫人祠,俗称大庙,始建于北周(公元557年),更建于唐天宝元年(742年),颜文姜祠是仅存的3座唐代木质建筑物之一。整个建筑物规矩严谨,金玉交辉,华丽中透着古朴,优美中伴着刚健,充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建筑技巧。2006年05月25日,颜文姜祠作为元至清古建筑,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道战遗址1942年开凿,1947年形成现有规模。西河头村地道全长5千米,南、北、中3条主干线横贯东西,纵横交错的52条支线网络全村。其结构共分3层,上层有出入口、出击口、上下翻口、卡口等,地道与高房工事、祠堂等相互联通;中层设有指挥部、休息室、储藏室;最下层是武器库、机要室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西河头人民和定襄武工队依托地道,多次展开了大规模的地道战,同日军和阎锡山反动军队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始建于宋,第一层镶清道光十二年所立《修补塔序》。塔为八角九级空心楼阁式砖塔,通高25米,设计科学,造型优美,其仿木结构砖雕精美逼真,是研究宋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实物资料。
明清两代尊奉“三清”的皇家道观。高玄殿为宫廷所属道教庙宇,在明代作为道教祭祀场所,清代为祈雨、雪之坛。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00年。
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爨底下村人(户主及子女)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
寺院创建年代不详,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绪年间再次修葺。现仅存藏经殿、后殿。藏经殿为北宋早期建筑,后殿为清代建筑。 藏经殿坐北朝南,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
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属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遗存。从器物形制变化可知该遗址延续时间较长,对研究打制石器和制陶工艺以及古代人类的生活水平、习性,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是胶东地区不可多得的遗址。南王绪遗址东、北、西面均为断崖,原始文化堆积层厚0.3—3.2米。北侧断崖发现原始居住面,炕坑、柱洞、墓葬、石棺、灰坑及人骨清晰可见。1996年7月,南王绪遗址被公布为烟台市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