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徽塔,也叫雁塔,原为原武镇善护寺内的附属建筑物,建于宋崇宁四年(1105年),为六角形十三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有塔铭记载明万历辛丑年间(1601年)重修。清代善护寺失火,寺毁塔存。
嵩岳寺塔,一座密檐式佛塔。该塔建成于北魏正光(520年~525年)年间,是中国境内现存最古老的密檐塔,同时该塔也被认定为中国其他密檐式塔的原型。1961年,嵩岳寺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嵩岳寺塔作为“‘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一部分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年代为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已有6000-6700多年历史,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半坡遗址于1953年被发现。1954年-1957年,由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主持,先后对半坡遗址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发掘,总计发掘面积1万平方米,发现有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座、窖穴200多个,陶窖遗址6座,墓葬250多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1万件。2002年-2005年,配合半坡遗址保护大厅改造工程建设的随工清理中,发现了祭祀等重要遗迹和石砚等重要遗物,这对半坡遗址的聚落形态、文化内涵和社会性质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12日,中国国民党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率部兵谏,扣押了国民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引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西安事变的爆发地就是现在的西安事变旧址。西安事变旧址由西安事变纪念馆(张学良公馆)、新城黄楼、杨虎城止园别墅、华清池五间厅、西京招待所、华清池五间厅、兵谏亭等建筑组成。
陈运和称“七公里长的商代古城墙,一根能挑起郑州历史的扁担,3500多年的延绵不断,3500多页的树碑立传”。目前我国已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
太室阙由凿石砌成,通高3.96米,分东西二阙,阙门间距6.75米,东阙高3.92米,西阙高3.96米。两阙结构相同,由阙基、阙身、阙顶三部分构成。阙的上部用巨石雕砌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个篆字,西阙有隶篆参半的铭文。
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乾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明洪武六年(1373年)改名延庆观,是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的道观,与北京的白云观、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观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建于20世纪初的一幢两层欧洲乡村式小洋楼,由当年旅居加拿大的华侨集资买下赠送给孙中山。故居坐北朝南,占地1013平方米,建筑面积452平方米。外墙装饰有深灰色鹅卵石,屋顶以洋红色鸡心瓦覆盖。现故居内的陈设绝大多数是原物原件,并根据宋庆龄生前的回忆,按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原样布置。
系蒋介石父子故居,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建筑群中西合璧,结构独特,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富有江南府第特色的代表性建筑,也是溪口旅游区内一重要人文景观。
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一般简称洪楼教堂,东邻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洪楼广场北侧,以洪家楼村而得名。洪家楼天主教堂是利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筹建的,由奥地利庞会襄修士设计、中国劳工承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工建设,历经3年多时间,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5月竣工。整个建筑坐东朝西,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形”,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2006年5月,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丁善宝购下明代刑部郎中胡邦依的故居,改建为私人花园,称“丁家花园”,曹鸿勋为其题名为“十笏园”,面积约2000平方米,因占地非常少,时人喻之为“十个笏板”,故得名“十笏园”。十笏园平面呈长方形,由中、西、东三条古建筑轴线组成,中轴线建筑及其院落为园之主体部分,园内的主要建筑砚香楼,始建于明代,三开间,二层楼,墙壁上嵌有郑板桥、金农等书画家的真迹碑刻90余方,是中国北方地区具有江南园林小巧玲珑特色的园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