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最早可追至唐代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
遗址位于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6号。始建于明宣德八年(1433年),1719年改建为吕祖堂,成为津门道教名观,因供奉“纯阳吕祖”(吕洞宾)而得名。现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原置于海河南北两岸,俗称“津门之屏”。明代,大沽口开始设防,清代修炮台,置大炮,逐渐形成以“威,镇,海,门,高”为主体的完整防御体系。大沽口炮台遗址南有虎门,北有大沽,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两座重要的海防屏障。现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望海楼教堂,即天津望海楼教堂,旧称圣母得胜堂,于1869年底建成,具有欧洲哥特式建筑风格,1870年曾发生震惊中外的“天津教案”。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天津利顺德饭店旧址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解放北路,为我国首家涉外饭店。该饭店始建于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为砖木结构的英国古典式建筑。初为平房,后逐渐改建,扩建成两座楼房。《中国丹麦条约》(公元1863年),《中国荷兰条约》(公元1863年)在此签订。该饭店是全国最早使用电话,电报设备的单位。
南开学校旧址,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四马路20-22号,南楼、东楼、北楼、瑞庭礼堂四幢建筑是我国近代教育家严范孙创办的私立中学。现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市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
天津广东会馆,是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正月十四日落成的天津市至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清代会馆建筑。位于天津旧城鼓楼南(在古文化街内),现为天津市戏剧博物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天津广东会馆,2017年12月2日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天津劝业场建筑面积原为16500平方米,经过几次改造修建,现在建筑面积为29600平方米,为大型综合性开敞式商场。于1926年开始筹建时,高星桥聘请法籍工程师设计,建筑风格明显受折衷主义建筑形式的影响。主体五层,转角局部七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七层之上建有高耸的塔楼,由两层六角形的塔座、两层圆形塔身和穹隆式的塔顶所组成,上面装有旗杆、避雷针兼做装饰物。
天妃宫遗址,位于天津市河东区大直沽中路,占地面积58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是元代建筑基址与明清时期的天妃宫大殿基址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天津城市原生点的标志,与天后宫东西相望,布局有大殿、后殿、东西配殿、二门、山门、戏楼等建筑,对研究中国海上漕运具有重要价值。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柳青石家大院,始建于1875年,至今已有140年的历史,其建筑结构独特,砖木石雕精美,体现了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住宅。石家原籍山东,祖辈漕运发家后在清乾隆年间定居杨柳青。石家于清道光三年(1823),析产为四大门,分别是福善堂、正廉堂、天锡堂、尊美堂。各门均建有一所颇具规模的建筑。现石家大院即为仅存“尊美堂”宅第,曾有“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之称,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之精妙。
千像寺位于蓟县盘山东麓白水峪之南 ,是唐辽时期盘山著名寺庙之一,今圯为遗址。现仅存遗址、辽代统和五年(公元987年)创建千像寺讲堂碑和相关的石刻造像群。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津盐业银行旧址,建于1928年,当时为盐业银行的总部大楼,坐落于当时天津法租界的水师营路(Rue de L'Amiraute)(今和平区赤峰道12号),该建筑目前为中国工商银行天津分行营业部,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