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

批次:第一批

编号:1-0084-3-037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天津,蓟州区

地址:武定街41号

独乐寺虽为千年名刹,而寺史则殊渺茫,其缘始无可考。最早可追至唐代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安禄山起兵叛唐并在此誓师,据传因其“思独乐而不与民同乐”而得寺名。

明代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5年),进士王于陛督饷蓟州时独乐寺曾有过一次大规模修缮。

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清高宗到访独乐寺,作诗《寄题独乐寺》,后又作《独乐寺——时命重修落成,路便临憩》一诗。在清代时,独乐寺一度成为禁地,平民不得入内。

辛亥革命以后,独乐寺复归还于民众。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划拨西院为师范学校,做为教育用途。

民国十三年(1925年),陕军来到蓟县,驻扎于独乐寺,是为寺内驻军之始。

民国十六年(1928年),北洋政府蓟县保安队驻扎在独乐寺,对于独乐寺的装修有所损坏。

民国十七年(1929年)春,驻军阀孙部军队,民国十八年(1929年)春才离开。

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寺被划拨为蓟县乡村师范学校,包括观音阁、山门以及东西院座落。东西院及后部正殿皆改为校舍,而观音阁和山门则保存未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29日,日本学者关野贞驱车去往清东陵调查途径蓟县县城时,无意间透过车窗发现路边有一座古老的建筑,于是便停车从旁门进入。偶然来到独乐寺的关野贞,一眼便认定这是非常古老的辽代建筑。同年,中国建筑学者梁思成亦有赴蓟县考察的计划。但由于行装甫竣、时局动荡而作罢。

民国廿一年(1932年),梁思成到独乐寺调查的计划终于成行,调查后整理并发表的学术论文使独乐寺闻名海内外。

1961年,独乐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独乐寺庙会恢复,2009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独乐寺山门和观音阁为辽代建筑,其它都是明、清所建。全寺建筑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西部分别为僧房和行宫,中部是寺庙的主要建筑物,白山门、观音阁、东西配殿等组成,山门与大殿之间,用迥廊相连结。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粗壮有力,为典型唐代风格,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 山门内有两尊高大的天王塑像守卫两旁,俗称“哼”“哈”二将,是辽代彩塑珍品。独乐寺山门正脊的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犹如雉鸟飞翔,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旅游贴士:

开放时间:08:00-18:00 (5月1日-10月1日 周一-周日),08:00-17:00 (10月2日-次年4月30日 周一-周日)

门票:门票37元,联票50元。

交通:乘旅游专线11路在古街西口站下车可达,乘531路公交车在独乐寺站下车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