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其作用为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
一座典型的汉式寺庙,格局简炼。一如随意散落在江南某个小镇的庵院庙堂,但是稍加留意便可看出这座寺庙的气度与众不同。现内设神像近九十座,除“天下第一城隍庙”外,其余各殿供奉文、武、义、财神、孔子、朱熹、文昌帝君和极具特色的六十甲子神。主体建筑福荫严疆殿供奉着一尊城隍坐像,面目慈善,号称“天下第一城隍”。
净觉寺始建于唐朝,取名于佛教净业觉悟真空。现存均为清代建筑。净觉寺的建筑艺术兼具明清两代风格,融会官延民间两种特色。正殿两侧龙门楼和凤门楼上的龙凤图腾民间少见。殿前廊用高浮雕手法建造的两个龙盘石柱,独具匠心。梁柱设施上既有力粉贴金,又有苏式彩画;访头、椽头上既有人头肖像,又有故事连环。整个寺院建筑彩绘壁画技艺精湛,石刻雕塑栩栩如生,碑文书法更是令人赞叹不已。2006年05月25日,净觉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又名混元石梁殿。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万历三年(1575年)完工,是一座砖石混砌仿木构建筑。壁画内容为道家故事题材,为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绘制,内容为道教始祖老君显化事迹。
第六批国保,创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坐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同时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等附属建筑。寺内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最先开凿石佛堂石佛,相传有印度僧人“华严法师”在此讲经说法。贞元二年(786年),河东节度使李说夫妇捐赠巨资,由道融禅师主持修筑天宁寺,使其成为华严宗名刹。
第六批国保,始建于金大安二年,明清两代均有大规模修缮。庙为二进院,前院很小,前为山门,后为马王殿。后院有戏台、献亭、成汤大殿。成汤大殿为元代所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
第六批国保,始建年代无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等,现存建筑21间,布局规整,中轴线对称,总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正殿为宋代早期建筑,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为清代建筑。
第六批国保,据寺内经幢铭文记载,始建于北宋元八年,明清时期进行修葺。寺院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布局,依地形而建,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奶奶殿、文殊殿,西侧有转角殿、僧舍,东侧为普贤殿、三教殿。寺内转角殿为北宋元八年(1093年)建筑;文殊殿为明嘉靖七年(1558年)重建,两壁存明代壁画4.9平方米;其余均为清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