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岩摩崖石刻在七星岩。早在唐开元年间(713—741),有名的书法家李邕,就在七星岩石室洞口留刻有全国著名的《端州石室记》。此后,唐李绅,宋包拯、周敦颐、郭祥正、黄公度,明俞大猷、吴国伦、郭都贤、陈磷,清黎简、冯敏昌等,都在岩洞内外留下了大量的诗文或题名。星岩石刻,以其数量多、地点集中、文体齐全、面貌完整,受到历代金石研究者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星岩石刻约500余题,计有唐代4题、宋代80题、元代13题、明代146题、清代117题、民国10题等。它们从各个方面反映出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面貌,是研究历史、地理、书法艺术和石刻工艺的重要资料。建国后,朱德、郭沫若、叶剑英、陈毅、宋庆龄、粟裕、周扬、夏衍、光未然、韦君宜、舒同等,也在星岩留下了石刻诗文或题名。
余荫山房是清代广东四大古典私家园林之一,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笔者从《邬氏家谱》和墓碑中了解到,原园主人邬彬(1824—1897年),字燕天,咸丰年间因纳粟获任内阁中书,任职不久即在大选中被选用为员外郎,签分刑部主事。咸丰五年(1855年),因“克襄王事”有功,被咸丰帝诰授为通奉大夫,从二品官衔。咸丰八年(1858年),以母年迈为由,乞假归隐乡里,料理家业。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同年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赏给邬彬建园。同治十年(1871年),余荫山房建成。为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取“余荫”二字作园名,又因这所园林地处偏僻的东源坊岗地之下,故用“山房”这个朴素名称,以示谦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