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唐代初期建造的三阶教刻经石窟,石窟为单窟,石窟内壁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为陕西境内第二大佛。石窟为单窟,石窟内壁有半圆雕坐佛像一尊,为陕西境内第二大佛。南壁正中设主佛龛,龛内雕有连山石的释迦佛像,通高4.66米,宽2.1米。窟内刻经为存世孤本,东西两壁刻经排列有序、层次分明,两壁原刻经约16万字,其明刻“信行禅师撰”的三经约3万字。 2019年10月7日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台石窟,为单室窟,坐北面南,北依山,南临洛河,东西为石崖。窟分为前窟和后窟两部分。据窟口造像题记,此窟开凿于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窟内还有金皇统九年(公元1149年)、金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等造像题记。2019年10月7日,志丹城台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汉桓帝和平元年由赵億镌刻,又名《东汉故汉阳太守刘福功德颂》、《河峪关颂》。主要记载了东汉汉阳郡太守刘福善政亲民及率领民众整修关陇古道,施惠于民的显著政绩和历史事实,书法体现了书体由篆书向隶书过渡的鲜明特点,是汉字演进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实物佐证。
又称下窑石窟,凿于北朝时期,后经宋、西夏、清代重修,距地面三十多米,原开凿11个洞龛,从南到北分为三段,现存中段4个洞窟。1号窟残存三分之一,壁画已毁;3号窟内无壁画和造像;2号、4号窟保存较好,有西夏时期造像和壁画,题材为文殊变、普贤变、净土变等。
开凿于童子坝河东岸的崖壁上,时代可能早至十六国时期,北朝、唐代曾进行过修治,清代中晚期又进行了大规模的重绘。童子寺石窟分南北二区,现存洞窟8个,主要洞窟为3座中心柱窟,窟中壁画自下而上叠加覆盖,有的多达五层,表层壁画主要是藏传佛教和《西游记》故事内容,另有部分道教题材,对研究十六国北朝以来河西石窟的开凿、佛教传播以及明清时期童子寺藏传佛教在当地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双清别墅原是清代皇家园林香山静宜园“松坞山庄”旧址,乾隆御题的香山二十八景之一;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松坞山庄遭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洗劫焚毁而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