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官兵在革命党人白雅雨、王金铭、施从云等领导下于1912年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遭袁世凯镇压,起义失败。劫后余生的冯玉祥将军主持,于1936年11月建此园纪念滦州起义牺牲的先烈。园门朝东,门内外石额及两侧刻有冯玉祥将军题字。纪念园门内有纪念碑、石幢、衣冠家和纪念塔等。
孙中山行馆位于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23号(原为铁狮子胡同)。它曾是清朝王府,民国时易为外交总长顾维钧私邸。
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鲁迅故居,是鲁迅1924年春自己设计改建的,同年5月搬来居住,一直到1926年8月,他离开北京,去到南方。1929年5月和1932年11月,鲁迅两次从上海回北京看望母亲,也是住在这里。
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的岩居洞穴,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洞窟聚落遗址之一。延庆古崖居规模庞大、整齐排列,洞窟样式丰富,有单间,有里外套间,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跃层。
建于辽代咸雍四年,塔为平面八角形,高约36米,五级空心楼阁式,塔身第一层高大,正东南西北各辟券门,其余四面开直棂窗,檐下施隐作砖斗拱,有梯可登,四面原有佛龛,佛像已遭破坏,登塔可北望北京城,南眺涿州城,现为北京地区唯一的楼阁式塔,又称吴天塔,现已整修一新。
建于金代,九级密檐式砖砌实心花塔,通高18米,底周长24米,坐北朝南,底座呈八角形。金代建筑,是一座砖结构的实心花塔。坐北朝南,通高18米,周长24米。底座呈八角形,低矮敦实,平座上有双抄重拱五铺作斗拱,每面各一攒。拱眼壁上有盆花、兽头等精美古朴的浮雕。西北面还浮雕有两武士、两文官和大鹏金翅鸟。塔身象一座八角亭,有短檐、斗拱和垂兽,每角各竖有圆柱一根。
灵岳寺创建于唐贞观年间。灵岳寺传说先有寺后有斋堂城。辽代时重建。元年(1239年)、至正年间、清康熙22年(1683年)、雍正11年(1733年)四次重修。
座落在北京第一胡同砖塔胡同,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内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砖塔胡同因之得名。
包括东便门段、西便门段和左安门值房三部分,分别建于洪武元年(1368)、永乐十八年(1420)和嘉靖三十二年(1553),清代沿用明城墙。
明成祖朱棣的重臣姚广孝的墓塔。始建于永乐十六年,于宣德元年建成。该塔是一座八角九级的砖石重檐塔,高33米,顶部塔刹高3米。
摩诃庵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八里庄南玲珑巷,慈寿寺塔东边。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此处原为太监赵政的墓地,赵政集资建此庵,希望有寺僧世代为他烧香。据说修建此庵所用的砖木都是修建故宫剩下的余料,整个建筑相当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