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777-3-004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北京,西城区
地址: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
万松老人塔,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四南大街41号旁门,座落在北京第一胡同砖塔胡同。万松老人塔的全称为“元万松老人塔”,始建于元代,是北京作为文化古城的早期建筑之一,也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密檐式砖塔。塔原为八角七级密檐式,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加高至九级。现塔为1927年叶恭绰等人集资重修。塔高16米,八角九级密檐式,清塔中包着元塔,古朴典雅,玲珑精致。
万松老人塔,占地105平方米。八角九级,密檐式砖塔,叠涩砌法,总高16米。塔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面积为9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5平方米。万松行秀为金、元时期佛教曹洞宗的高僧,河内(今河南洛阳)人,俗姓蔡,于荆州出家,自称万松野老,世人尊称为万松老人。他深得佛法,又精通儒学,故深受金章宗器重,赐居燕京(今北京)西郊的栖隐寺,直至81岁圆寂。此塔即为后人纪念他而修建的墓塔。塔南侧嵌有一方纪事石刻,上书“清乾隆十八年岁次癸酉谷旦康亲王王永恩奉敕重修”。至民国初年万松老人塔荒芜日久,塔顶已长草。1927年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叶恭绰等人组成“万松精舍”,筹资整修,并加筑了围墙和门楼。门楼上石额书“元万松老人塔”,并托其附近的广济寺代为照看。1986年西城区政府出资重修,施工中发现了清乾隆十八年(1753)重修时裹砌其内的元塔。元塔八角七级,用元代特有的薄砖叠砌而成。万松老人塔是北京城区内仅存的砖塔。
塔为金元时代风格的密檐八角九层砖塔,高约15.9米,是北京城区仅存的一座砖塔。塔院东西长14米,南北宽7米,面积为99.3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2.5平方米。
1995年10月20日,万松老人塔成为第五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而塔院依旧。
值得一提的是,1986年文物部门在维修时,发现外层塔里竟然还有一座砖塔。这座被包在里面的塔,就是元代时建的塔,而包在外面的塔身,则是清乾隆年间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