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院

批次:第五批

编号:5-0242-3-048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山西,临汾,曲沃县

地址:曲村镇中心

时代:宋、金

唐大和元年(827年)创建,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 重修,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 进行过修葺。

大悲院坐北朝南,布局为长方形,东西长50米、南北宽80米,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献殿、过殿、天王殿、东西厢房。现存建筑献殿为金代原构,余皆清代所建。

 大悲院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梁架三椽柎对三椽柎,殿内用中柱,单檐歇山灰瓦顶。柱头,补间斗拱五铺作,琉璃脊刹.吻兽,整体设计科学,结构严谨对于研究我国宋金时期建筑的结构法式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大悲院献殿内采用中柱,减少了殿内柱子的使用,增大了室内的使用空间,大爬梁和大斜昂的采用,加之柱子的明显侧角和大构件之间的相互连接承托,使整体建筑结构严谨,重心稳定。

虽然在后代的修缮中,屋顶脊兽和瓦制品多已更换,但整体建筑梁架、斗拱皆完整地保留了宋、金时期的建筑法式和风格,是宋金建筑的代表作,对于研究我国同时期的建筑技术有着很大的价值。

附属建筑天王殿位于献殿西北,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房顶板瓦.筒瓦覆盖,柱头覆盖,柱头科,平身科大斗雕刻牡丹花草,明间阑额上雕有天王神像。次间.稍间阑额雕缠枝花草,普柏枋上有旋子彩画;东西配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单檐硬山式灰瓦顶,柱头科.平身科用大斗,三椽梁架,明间开砖砌小门,次间开小方窗;过殿面阔五间,单檐硬山卷棚灰瓦顶,柱头科.平身科斗拱五铺作,阑额雕刻缠枝牡丹花卉,柱础由上下两块石头组成,上部为鼓镜式,下部为上雕覆莲的方石处。两侧山墙由外伸出八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