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五批
编号:5-0309-3-115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浙江,绍兴,诸暨市
地址:东白湖镇斯宅村
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宗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千柱屋,又称斯盛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气势最恢弘的台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巨富斯元儒(1753--1822)所建之住宅。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整座建筑东西面宽108.56米,南北进深63.10米,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侧各分设辅轴线两条,计有八个四合院,各院之间设天井,前后楼屋,左右厢楼。
下新屋,又称发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筑东西面宽59.4米,南北进深54.8米,占地面积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屋,大厅,座楼。三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中轴线内端左右两侧配置内厢房(大厅前的两侧与座楼前的两侧),外端左右两侧各筑东西廊屋(外厢房)九间三弄,廊屋通过弄分别与门屋,大厅,座楼相连,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
华国公别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系后人为追念斯华国而建。据华国公别墅碑记载,华国公,字继荣(1764-1825),平生酷爱读书,见文人极相钦重,为培育族人成才,欲建家塾,一生克勤克俭,然终未竟愿,其子志浦,孙源清承其志,建别墅,意为事死如生之义。该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中厅、后厅,左右两侧配置厢楼及附房。各进之间均设有天井。总面积为2806平方米。中厅名[思成堂],为讲学之所,后厅设置家庙,供斯姓族人春秋祭祀之用,该建筑集学塾和家庙之功能,颇为少见,门厅前道地外侧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规戒律很严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没有一定的级别是不允许建造的。
斯宅古代建筑是诸暨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勇敢和聪敏智能。前辈的能工巧匠绝妙地运用形式上的尺度与比例,布局上的节奏与韵律,形象中的比喻与联想,色彩中的搭配与对比等种种建筑手法,既变化多端,又协调统一,塑造出这一座座实用而又美观的建筑物,有的雄伟庄重,有的清盈秀美,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淡雅清幽,无疑是一件件极具价值的大型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