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036-1-036
类型:与现有国保合并
行政区域:辽宁,本溪,昭平县
地址:雅河乡米仓沟村北约500米的山岗上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乡米仓沟村北有一条小山冈,山冈呈东西走向。岗下浑江东流,又顺沿岗势折绕南去,站在岗巅极目远望,辽阔山水尽收眼底。四周山青水秀,风光殊佳,江潮澎湃之时,涛声拍耳。
在这条山冈的南坡上,坐落着高句丽时期的墓群,墓葬形制均为封土石室墓,共计10多座。封土多呈漫丘状,上部较平,有的墓葬外部形状似截尖方锥形。其中最大的一座墓座落在山岗之巅,人称将军墓。1930年版的《桓仁县志》记载:“将军墓在城南二十里许米仓沟村。此处有古墓数十座,累累相望,其中耸然而高者,呼为将军墓,朝代姓字无从考证”。
将军墓是墓群中最引人瞩目的一座,形制最大,位置最高。其它墓葬均分布于它的东南侧和西南侧。1987年文物复查时,对将军墓进行了实测,该墓封土原应虽截尖方锥形,由于年代久远,四周方形边缘不甚清晰,已呈圆形。封土顶部不平,北高南低。墓周长144米,高近7米,占地面积约1295平方米。1984年4月,省、市考古工作者曾对将军墓进行探掘,在墓顶南部开一小型探坑,下挖4.2米,封土之下即为大型块石,互相叠压,共计6层,其下仍是大石板。其中有一块石板长达3.5米。初步分析,探坑暴露出来的这些块石和板石,应是墓室外壁。
据《桓仁县志》记载,清代末年,曾有盗墓者潜入墓室,现将该段文字引录于后,俾对墓室内部结构有所了解:“咸丰四年春,有边氓十余人,携同石匠铁工掘墓两余日,挖得黄土深丈余,土下有白炭深约四尺,炭下有石灰,深约五尺,灰下有石板平铺,厚约三尺,掀之不动,自墓后掘下,石壁屹立,极力穿凿,始得入。见石床二具相接,四壁粉墁,工绘红色花纹,灿然可辨。前有石门二,列于两旁,外一室如堂,薄施绘色如新,初入时粉壁有字,边氓无识,毁而去之,由石罅犹见有灯光,不知其中之所有。后有村人王得玉者,约同乡邻往视,公见石洞灰炭而已,余无别物”。根据县志所载,知该墓为壁画墓,壁画绘于白灰墓壁(粉墁)之上。
米仓沟墓群是桓仁地区较大的古墓群。封土墓是高句丽时代晚期的一种墓葬形制,大约产生于四世纪,盛行于五世纪,根据《桓仁县志》记载的墓内壁画内容来看,米仓沟墓群的年代似应稍早,应在四世纪左右。根据该墓群分布情况及将军墓所在位置分析,将军墓或为高句丽时代的一座王陵,其小型墓为陪葬墓。或者,这里是高句丽时代的一处贵族墓地,将军墓的高大形制,反映出墓主生前有着显赫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