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城城址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118-1-118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山东,烟台,龙口市

地址:高新区

归城城址南侧背倚莱山,北面朝向大海,距渤海海岸约17.5公里。莱山海拔高程为619米,地势险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莱山海拔高程为619米,地势险峨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归城遗址即坐落在莱山北侧的山前丘陵地带,外城城墙在东、西两侧均直通到莱山脚下。遗址所在地区属黄水河流域。

黄水河为胶东第二大水系,全长55公里,支流众多。源于莱山的两条河流穿城而过,一条在内城西侧呈西南至东北向流过,另一条在内城东侧由南向北穿行;两河在城址东北角的大于家村附近交汇成鸦鹊河,流向东北方最终汇入黄水河。河流两侧地势逐渐隆起,形成一个以内城为中心的自然盆地,而外城城墙即坐落在隆起的山脊之上。

这里是丘陵中的河谷盆地,土地肥沃。在农业生产与建筑破土过程中发现过很多古代遗迹和遗物,从这些遗迹和遗物的分析上看,这里应是一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古国都城。

1973年,烟台市文管会组织文物考古工作队,对古城址进行了调查探测,发现的城址分为内、外二城。内城在盆地中部的河旁台地上,南北长780米,东西宽约定米。外城位于盆地四周,沿山岭筑建。北城墙在凤凰山南坡山腰,南城墙在莱山北坡山腰及其西的马岭山顶。东西城墙皆筑于低矮的山岗顶部,环周总长约10公里。城墙经长期自然剥蚀,又加当地群众历代挖土筑房、整地造田,大部分墙段已毁损无存。在古城范围内,出土的遗物比较丰富,其中以铜器和陶器为大宗,在发现的遗物上多有铭文或玺印等文字资料,为解决归城古城的归属提供了佐证。

2009年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东省考古研究所联合的考古队在归城发掘中发现了一块陶范,说明本地确实是有其铜器铸造业的。

重要的遗物如1951年出土的黄县器,是伯为女儿所做的媵器,1969年出土的启尊、启卣则记载了昭王南征的史事。此外城内还出土己侯鬲、己侯钟、铜鼎、铜鬲、铜壶等大量青铜礼器。发现的遗迹有西周中期的曹家M1、和平村M2,以及春秋时期的车马坑等,出土了大量遗物,丰富了对城址和胶东地区青铜文化的认识。

1965年以来归城城址出土大量文物,青铜器达400余件。2012年我市为归城城址向国家文物局申请保护立项并获批准。规划编制获审批后,将对遗址进行近期、中期、远期的规划保护,同时对了解和研究西周至春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有积极意义。(百度百科)

2006年归城城址作为周代的古遗址,被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