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首岭遗址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193-1-193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陕西,宝鸡,金台区

地址: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

北首岭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也是先民生活过的地方。宝鸡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从这里算起的。北首岭遗址发现的文物和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北首岭遗址是我国著名的史前文化遗址。位于宝鸡市金台区金陵河西岸的台地之上。是一处保存较好,内涵丰富的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遗址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00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其中心在龙泉中学院内。

北首岭遗址1953年被发现,是新中国成立初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1958年至1978年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等单位先后7次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4727平方米,发现房屋遗址50座,窖穴75个,陶窑4座,墓葬451座,出土各类文物6000余件。

1986年市政府成立北首岭文物管理所。2000年7月更名为宝鸡北首岭遗址陈列馆。9月陈列馆正式对外开放。

北首岭遗址比半坡遗址早400年,在遗址内发现了年代比半坡类型更早的北首岭类型文化遗存,为研究华夏文明演进的过程提供了不可取代的重要资料。首岭遗址向来为专家学者重视,作为反映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大、中学教材中都有讲述。现在,北首岭遗址正在申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通过国家文物局的评审,正报国务院待批。

宝鸡是“炎帝故里”,是原始部落聚居之地,现已查明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740多处。北首岭遗址作为其中最重要的一处,是唯一设立了保护机构并对外开放的,起着展示宝鸡璀璨的史前文明和提示炎帝故里文化内涵的独特作用。北首岭遗址发现的文物和村落遗址,反映了当时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北首岭遗址出土的彩陶器皿上的刻画符号,反映出北首岭先民已有一定程度的审美意识,补充了我国关于汉字的文献记载,为汉字起源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同时,在艺术方面,北首岭遗址及出土文物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1956年8月,北首岭遗址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