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塔院塔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324-3-027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河北,保定,易县

地址:易州镇荆轲山村

据县志记载,塔西侧土丘为荆轲衣冠冢,荆轲馆也建于此地,这些又给古塔增添了悲壮的故事,美妙的传说。

荆轲塔位于易县城西南2华里的荆轲山村荆轲山顶上,塔高26米,须弥座八角十三层,砖木结构,白色,每层八隅各悬风铎,第一层较高,南北东西四面辟假门,斜面置直棂假窗,顶部铁塔刹。

荆轲塔塔建在荆轲衣冠冢上,系沙石堆集而成,即古时荆轲馆故址,也是荆轲的衣冠冢。冢高34米,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燕太子丹诀别荆轲,知其有去无还,便收其衣冠造土假冢埋入,故为荆轲衣冠冢。

大辽乾统三年(公元1103年)绐在荆轲衣冠冢上建圣塔并寺院,之后历代各朝皆有重建修葺。宋乾道三年(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5月已卯朔二十四日),刺史刘楷复展故地,以舍利子200粒贮以金瓶银阁,葬于地宫,复建塔于上。当时易属金辖,并非大辽之地,但碑刻铭额为“大辽易州重修圣塔记”,刻石用南宋纪元,可见当地人民自然不忘故国。元代张柔始建保定府、莲花池之后,他基于荆轲的知名度在荆轲的衣冠冢前建石像生,在山上栽植松柏,解放初还保留几棵。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又重建,并改圣塔寺为院,塔旁树明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丙戊五月,御史熊文熙题:“古义士荆轲里”碑一统,清康熙六年(公元六十年即公元1721年)再复并碑一统,1986年易县人民政府进行了维修。

现仅存塔及清“重修塔院记”碑。塔为八角形实心砖塔,十三层,通高25.36米。砖石结构,塔基为上下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下身素面,上层砖雕双抄五铺作计心造斗拱,斗拱上承栏板和望柱,再上为四层仰莲。束腰部分八角施雕花石柱,塔身第一层高大,仿楼阁式,八角均施塔状砖雕倚柱,门上雕出圆形铺首,为辽代典型建筑手法。第二层以上均为叠涩出檐。塔刹刹座、刹身、覆钵、相轮、宝珠、仰月、刹杆等,结构齐全。系有风铎,为明代修造。圣塔寺塔集楼阁式与密檐式砖塔于一身,典雅秀丽,虽经多次修葺,仍存辽塔风格。

2006年圣塔院塔作为辽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