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六批
编号:6-0866-4-056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行政区域:陕西,宝鸡,扶风县
地址:法门镇石碑村西
杨珣碑矗立于法门镇石碑村西南古道旁,在法门寺东北不足三公里处,正在建设中的关中旅游环线从石碑的南侧一公里处通过。杨珣碑碑身为一整块高3.18米,宽2.19米的大理石雕凿而成,为同时期石碑中绝无仅有。
杨珣(667-717),唐相杨国忠之父,被追赠武部尚书。碑嵌于硬山顶砖碑楼内。青石质,螭首,方座,通高6.67米。其中碑身高3.18米,宽2.19米,厚0.65米。天宝十二年(753年)立。圭额篆书“弘农先贤积庆之碑”由李隆基书丹。碑文隶书26行,每行57字,记杨珣门阀家世及生平德行。碑阴有北宋绍圣二年(1095年)题记。碑旁有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杨珣墓碑一通,高1.98米。
螭首,方座;圭额为太子李亨篆书“弘农先贤积庆之碑”八个大字。碑文为玄宗皇帝御书,26行,每行57字;玄宗皇帝书写此碑时68岁,书法境界已达到炉火纯青,碑文用隋唐风行的八分字体书写,记载了杨珣门阀家世及生平德行。
玄宗皇帝的书法浑厚苍劲,气势夺人,为历代书法家所钟爱。
自唐以来,无数追捧者为获得杨珣碑碑文拓片而对杨珣碑进行无节制的捶拓,造成碑文字迹漫漶,捶阙达三分之一。
历经1200多年的风雨,杨珣碑依旧巍然屹立而纹丝未动,1957年杨珣碑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时为了保护此碑,曾准备将杨珣碑搬迁到西安碑林作为镇馆之宝,终因碑体庞大和限于当时的设备不足而未能成行。
2006年杨珣碑被核定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