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盐业遗址群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241-1-241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山东,潍坊,寒亭区

地址: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

丰台盐业遗址群,是周代、汉代和金代时期的盐业遗址,面积超过5公里,发现西周早期盐业遗址2个,东周盐业遗址35个。对盐业遗址群系统的考古调查,填补了渤海南岸地区东周时期盐业考古的空白,对研究齐国规模化盐业生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980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曾调查过央子的盐业遗址;2006年,省考古所和北京大学联合搞了一个古代盐业遗址的课题,曾经在央子一带发现了13个遗址点。2011年10月至11月,潍坊市文化局、滨海经济开发区宣传文化中心、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组成了文物普查队,对滨海区央子街道辖区进行了普查。

2009年10月至11月,文物普查队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央子街道发现4处由100余个古代盐业遗址组成的大规模盐业遗址群,其中,龙山文化遗址1个、商代至西周早期遗址14个、东周遗址86个、金元遗址8个。东周时期盐业遗址分布最为集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

仅在东西长16公里、南北宽3公里的范围内,就发现了韩家庙子、固堤场、丰台和西利渔等四处大型古代盐业遗址群。这些遗址群间距2至4公里。其中,韩家庙子、固堤场、丰台遗址群保存较好。

据文献记载,东周时期,渤海南岸地区是齐国乃至全国著名的盐业基地,齐国还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实行了“食盐官营”制度:包括食盐的民产、官征收、食盐官府专运专销、按人口卖盐征税等制度。这次调查所发现的规模巨大的战国时期盐业遗址群,为齐国的盐业生产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结合以往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必将对《管子》等文献所呈现的齐国规模化盐业生产水平、制盐方式、起始时代甚至相关文献的形成年代等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2013年5月,被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