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三批
编号:3-0035-5-035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行政区域:陕西,延安,子长市
地址:瓦窑堡镇
瓦窑堡是陕北名堡,享有“天下堡,瓦窑堡”之誉。
1935年11月7日~1936年6月21日,瓦窑堡为中共中央驻地。瓦窑堡会议推动了抗日民主运动,是中共召开的一次意义重大的著名会议。
1935年12月13日,毛泽东率部取得直罗镇战役胜利后,到达瓦窑堡,住城内中山街中盛店院内。1936年1月26日,毛泽东从这里出发,率领红军进行东征。
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将瓦窑堡革命旧址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院,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左起第二孔是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会议旧址。会址窑洞不大,放着两张八仙桌和6个木条凳,小炕上还放着一张小炕桌。
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位于城内下河滩一处小院。院内有砖窑12孔。上院有砖窑6孔,5孔坐东面西,周恩来曾住在南起第四和第五孔窑内,另外1孔坐北面南的大窑为军委会议室;下院也有6孔窑洞,均坐东面西。
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旧址位于城内北侧的米粮山上。1936年6月1日,红大开学时校址就设在这里。1936年6月21日后,红大迁往保安。当时红大分3个科,一科和二科住瓦窑堡。旧址现有砖窑5孔,分为两个教室。
毛泽东旧居有两处,一处在城内中山街西侧中盛店院后排4孔窑内,是1935年12月至1936年1月毛泽东的住处;一处位于城内下河滩,院内共有砖窑5孔,是1936年5月至6月毛泽东的住处。
周恩来的旧居位于城内前河滩靠城墙边一大院内,此院同时是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张闻天旧居于城内二道先街田家院。
刘少奇旧居,位于城内铁狮子巷一四合院内。
历史故事
1935年12月下旬,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国际关系和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毛泽东在瓦窑堡城内河下河滩田家院窑洞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政治局讨论了关于民族统一战线、抗日联军和国防政府等重大问题,并于12月25日通过了《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策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路线。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历史转折时期,党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它总结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政治策略方面的基本经验,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遵义会议只对当时最迫切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作出决议,而瓦窑堡会议则解决了政治路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