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319-1-319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河南省,驻马店,平舆县
地址:平舆县射桥乡境内
沈国故城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是春秋至汉代时期的古城。
沈国曾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国。故城南有沈子嘉墓、拉龙沟、斩龙台等遗址。出土有鼎、簋、剑、戟、戈削等青铜器,以及骨币、钱范等。城垣遗址基本清晰,文化层的厚度为1--5米,在遗址中起土行为得到制止,现保存完好。这些为该故城系春秋沈国故城骸其沿革关系提供了实物根据。所以从历史学考古学的位置看,沈国故城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1983年11月7日,被平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嘉靖《沈邱县志》载:“沈子国城在(注,今安徽临泉)县东南三十里,即周聃季所封处。今遗址现存,地属颍州(今阜阳)”。沈亭在(注,今安徽临泉)县东南废沈子国城东五里,秦高士沈郢建为游钓之所,今为颍州预备仓基。(《沈子国》引明嘉靖《沈邱县志》)
依《安徽省地方志-建置沿革志-第三篇 市、县(市)建置-第十一章 阜阳市 第六节 临泉县》记载今临泉县城关镇原名沈邱集,建县后改为沈邱镇,是古沈子国故城,自明初废后向东移0.5公里处形成的集镇。
古沈子国旧治遗址,位于今城关镇西0.5公里,现叫古城子的地方。此处作为古国邑长达577年后废为沈邑。故遗址南岸有老土圻,高5米,周长0.5公里,传为沈子季载墓。在滨临泉河(古颍河主要支流,又名颍河)处有古沈亭,为沈子后,春秋时期秦国的隐士沈郢钓鱼游息处。
《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平舆条应劭注为:“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舆’音‘豫’。”,有人把故沈子国邑、沈亭划到今平舆县北更不对。因此处一马平川,并无供垂钓的颍河之滨的沈亭,倒是有古亭又写成挚亭,是牧羊的地方。
沈国是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的封国,原在陕西渭水中游沈水之滨,前771年迁水之滨(今射桥古城村一带)。其时,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祖的地位,诸侯争霸,“政由方伯”。
由于地理和疆域环境的关系,沈国以楚国为靠山,甘为附庸,极力图存。沈国之君沈子、沈子揖、沈子逞等政治军事活动散见于《春秋左传》的“鲁僖公二十八年”、“鲁成公八年”、“鲁襄公二十七年”、“鲁昭公四年、五年、二十三年”等。
鲁定公四年(公元506年)沈子嘉在位时,为蔡所灭。结果引起楚伐蔡,蔡结吴合唐,袭楚战争。结果楚国郢都失陷,所以研究春秋吴楚战争史,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国家。其次沈国末代之君沈子嘉的儿子沈尹和孙子沈诸梁,在楚国官至司马、令尹等显职,广泛的活动在楚国的上层社会中留下了“叶公好龙”诸典故。以后历代沈君的后裔皆以国为氏,南朝著名史学家沈约即其后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