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718-3-016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天津,南开区
地址:白堤路82号
李纯祠堂,也称“津门庄王府”,坐落在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南丰路附近。现辟作南开人民文化宫。是天津市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
民国三年(1914年),江苏督军李纯在北京西直门外以20万元购得前清庄亲王府(原为明朝大宦官刘瑾旧宅),拆下建筑部件、材料(如琉璃瓦、雕梁画栋、墙砖、石雕等)运抵天津,历时十年建成了与当年的北京庄王府一模一样的“李纯祠堂”。
李纯祠堂占地面积为2.56平方米。李纯祠堂纵向以南北为轴,东西对称。整体祠堂群落南北长、东西短。以花园和三进庭院的形式来串联空间花园全长110米,由南至北依次为砖照壁、石狮、石牌坊、一对华表、石赑屃、石拱桥及玉带河构成。祠堂建筑群为三进院落,有大门、前殿、主殿、后殿、配殿等组成。
李纯祠堂三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均为绿色琉璃瓦,柱身具有红色油饰,木构为北方抬梁式官式结构。存在李纯祠堂建筑群整体空间,南部花园部分空间狭长、构筑物布置有序。而建筑空间院落四面建筑围合,空间感较强,加深了可识别性。每进院落进深又略小于开间。第一进院落中央偏南又有公共用房,使得空间尺度更加细腻;第二进院落由于戏楼抱厦形制为前伸出式的戏台,使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演出,尺度也更人性化,再加上环绕建筑四周有树木围合,显得亲切朴实;最后一进院落相比前两进,略显开敞。整体空间舒展流畅,尺度怡人,渐至高潮,一气呵成,属于严格的中国传统建筑群落布局方式,故有天津“小故宫”之称。
李纯祠堂具有明清官式建筑风格。前花园院落以围墙围合,小品点缀于中轴线上,使其显得空旷、活泼、自由,但围合感较弱。据传在曾经在使用及修缮中,在绿琉璃瓦面背后,有“王府”等字样。
建筑中的石膏穹顶装饰、彩色拼砖地面等具有浓郁的民国时期特点,与天津市内现存同时期民国建筑装饰相近。东配殿耳房的后檐墙_上标语,具有鲜明的上世纪中期时代风格。这些风格与李纯祠堂建造时代的审美水平及_上世纪时使用的装饰宣传需求密不可分。
李纯祠堂建筑群整体空间,南部花园部分空间狭长、构筑物布置有序、树木高大,整体祭祀氛围浓郁、庄严肃穆。北面建筑群部分建筑具有鲜明清代官式建筑风格、装饰精美,垂花门、戏台等建筑使整个空间气氛轻松活泼、休闲氛围强烈。大殿后殿等建筑形制等级较高,空间氛围威严,居住功能强烈。李纯祠堂整体空间布局与明清官式建筑群“前殿后寝”式布局截然不同,也进-步验证了李纯祠堂虽建筑材料、建筑样式源于原庄王府,但建筑布局与原庄王府迥异,整体建筑群体现了民国时期的建筑审美。
李纯祠堂建筑风格多样,既有王府建筑的明清官式建筑风格,又有祠堂建筑的祭祀风格,还有很多细节装饰带有民国时期的装饰风格。这些痕迹与建筑经历长久的时间,功能的转变有很大关系。现如今因作为庄王府博物馆及乐善妙觉院道场的使用,功能及装饰又有所改变,整体建筑群的环境氛围也有所不同。李纯祠堂部分建筑为原庄王府建筑拆除编号后异地重建而成,对于研究异地重建具有一定科学价值。李纯祠堂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部分具有不同时期的风格,留有各个时代的历史痕迹,具有不同的意义,即具有历史见证价值,又有各自的科学研究价值,还有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
解放前祠堂曾被驻军占用,遭到损坏,后为民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纯祠堂由人民政府接管,
1960年被命名为“南开人民文化宫”,由郭沫若题字。
1982年,李纯祠堂被列为天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8月3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将李纯祠堂定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单位。
2013年05月03日,李纯祠堂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