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南关清真寺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130-3-357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安徽,安庆,迎江区

地址:大南门街50号

安庆南关清真寺始建于明成化五年,为明世袭骠骑将军马义所建。于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全寺规模宏大,结构精巧,金碧辉煌,是全国一百个重点清真寺之一。无像宝殿的面积;高度和精致程度在长江沿线的宗教殿宇中罕见,有“万里长江第一殿”之誉。

南关清真寺座落盛唐山麓,正门在清真寺街,面向城墙(现城墙已拆)。早先从城墙上望去可见殿脊起伏,白墙黑瓦很是壮观。寺院为中国传统建筑形式。进寺门绕过隔门(“文革”期间被拆)和抱鼓石拱门,是一长方形院落,南为客厅、西面经垂花门青石大院,则见礼拜大殿,殿阔5间,前有抱厦,侧有阔廊,后是窑殿,气势宏伟而穆静。礼拜大殿面积约6O0多平方米,中立两人合抱圆木屋往36根。地板平正清洁,殿高20余米,可容10O0多人排班聚礼,人多时抱厦方院均销以草席,供礼拜之用。大殿前有石阶四级,中斜嵌汉白玉石1块(宫廷名“陛石”),约1.5米见方,上刻云龙飞舞,刻工极为精细。大殿两侧为南北讲堂,是阿旬和乡老讲习教义和议事之地。该寺主要建筑布局共分三个部分:一组为门厅、抱鼓石拱门、长方院落、客厅。一组为大殿,南北讲堂。两组以垂花门相通,因轴线适当,建筑面积虽大于庭院三倍以上而不嫌塞塞局促。从寺门到大殿,一眼望去,主次分明,色调和谐,典雅大方而又质朴无华,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从建筑物布局到设计均达到很高境界。另一组为养正堂、水房、阿旬宿舍,依北面盛唐山山坡而成,有台阶数十级,以花岗岩砌成,古雅幽静。

据清真寺碑记(该碑已在“文革”时被砸)所载:安庆清真寺从明成化初年建成,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遭兵统,又经筹资重建逐步扩大,经过430余年方才有今天规模。“文革”中,安庆清真寺也在劫难逃,被占为工厂,文物被毁,连大殿内地板也不知去向。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安庆市人民政府民族宗教事务处协助该寺寺管会进行接收工作,使占用单位搬迁,且拨款拨料,对主体建筑物进行了全面整修,重新粉刷油漆,铺设地板,基本上恢复了原来风貌。

安庆清真寺建筑群是仿清代皇帝生祠,所谓“万寿宫”而建,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结构复杂.在安庆市内无第二座清代建筑群能与之相比。安庆市至庐山、九华山、黄山,均为半天路程,因此,这座建筑群更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这一建筑是几代回汉两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团结协作的结果。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西至大南门街,东至活塞环厂西围墙,南至清真寺街,北至登云坡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