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602-4-034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行政区域:安徽,铜陵,枞阳县
地址:浮山镇浮山国家地质公园
浮山摩崖石刻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境内,现存于浮山天然石壁上的483块摩崖石刻,字数少则2字,多有千文,历时1100余年,跨历8代;字字珠玑,笔法万千;篇篇精湛,文华烂漫;内涵丰富,别具风采。
这里奇妙的山水风光,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胜访幽,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是一难得的书法宝库和珍贵的文化遗产。
浮山摩崖石刻现存483块。浮山石刻,上起唐宋,下至民国,文体各异,书法万千。其中唐刻11幅、宋刻24幅、元刻2幅,明清居多。有诗词、游记,有庵堂碑记,有题诗留名。字体大者1米见方,小者不及1寸。有的铁画银勾,有的清瘦严谨,有的丰韵饱满,有的端庄秀丽,有的龙飞凤舞。石刻作者有文学巨匠,有禅师高僧,有官宦名流。1981年,全部摩崖石刻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全山石刻中,尚有一定数量的记载各种历史事件的纪事作品。宋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秋,郑州高僧远禄公来浮山讲佛,著名诗人欧阳修慕名而来与远禄对弈,远禄连胜数局后,即以棋理解说佛教,阐明佛法,欧阳修大为折服,故明官员于若瀛在会圣岩内题刻“因棋说法”4字,以记其事。在隐贤岩内,有宋代文学家杨杰的《隐贤岩记》,全文为:“维彼南岗,洞孔山腹,仰者若呀,俯者若伏,侧出旁穿,三十有六。在昔晋梁,浮图始昌;五代之季,栋宇颓弛,释子无似。逮此吕侯,来守是州,废者必修,乃会僧远,乃经乃营,率扶其倾。远将传嗣,俾承厥志,匪云孰谓?帷是隐贤,芝华玉渊,宅者如仙。比有檀越,请完其阙,筑屋周列。嗟若替陵,将衰而荣,将沉而升,物有所待,如暗遇灯。千载之来,匪吕弗兴,否将思泰,如谷有声。一日必茸,匪远弗成。长江未竭,高山未平,垂千百龄,清风奚泯。治平二年冬十二月 日无为杨杰撰”。以四言古文的形式,精美华藻的词句,真实地叙述了浮山佛教几度衰落、多次振兴的历史过程。其它诸如“陆元钧游山记”、“宋用臣记游”、“毛知遇修路记”、“会圣寺田地四至记”、“华严寺极乐岩接引如来丈六金身记”、“清道光二十九年大水记”等纪事类石刻,其内容涉及到千百年来众多的历史人物活动、佛道二教、寺院营建、道路修整、山川开发、自然灾害等许多方面,既是浮山山史的见证,也是历史变迁的缩影,具有颇高的史料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