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640-4-072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行政区域:广东,云浮,罗定市
地址:苹塘镇谈礼村榃阳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
龙龛(kān)岩摩崖石刻位于广东省罗定市苹塘镇谈礼村榃阳龙龛岩洞室内的石壁上。是广东现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作者陈集原,唐朝岭南泷州人,官为“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世为岭表酋长”,又以孝友著名,新旧《唐书》均有传。
石刻的研究价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罗定乃至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
这幅1300年前的石刻里有15个字使用了武则天当皇帝时的颁行用字,可谓罕见,被誉为“岭南第一唐刻”。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元),永宁县令陈普光在龙龛石室辟立道场,于龛之北壁造当阳像,左右两厢绘画飞仙、宝塔、罗汉、圣僧,上元年间,普光之子叔琼重修道场,在龛中当阳造连地尊像一躯,其后普光之了,善劳县令陈叔珪以及陈叔玮、陈叔(亥)在道场之南造释迦尊像一座,道场修建完成后,请当地酋长、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颍川郡开国公陈集原撰写道场铭并序,武周圣历二年(699年)镌刻于“龛座”中央位置的右(西)壁靠洞顶处,距地表高3米,铭文刻于凹凸不平的岩壁上,宽113至115厘米,高76—80厘米,全文1238字,分41行,每行字20余至30余字不等,楷书,每字约为方寸大小,除二、三字剥蚀外,余皆可辨,笔法遒丽,镌刻技艺精湛娴熟。石室内还有明清以来的访碑石刻多题,可辨认的访碑墨书题记100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