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863-5-185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行政区域:安徽,芜湖,镜湖区
地址:狮子顶第十一中学校内
圣雅各中学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王稼祥同志曾就读于圣雅各中学,在求学期间领导过进步学生运动;恽代英、李克农等老一辈革命家也在圣雅各中学活动或学习过。解放后,圣雅各中学改为安徽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58年改名为芜湖市第十一中学,目前建筑保存状况完好。
圣雅各中学由基督教圣公会第一任会长卢义德开创,系中华圣公会利用清政府庚子赔款所办的学校,也是圣雅各教堂附设的教会学校。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中华圣公会在芜湖洋街(华盛街)创办学校,初名广益学堂。1902年学校迁至石桥港(今花津桥北),更名圣雅各中学堂。
1910年,美籍瑞典人卢义德在狮子山上建起了圣雅各中学高中部,当年9月招生,卢义德任第一任校长。据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任圣雅各中学校长的李肇文回忆:“得美国万博仁师母捐助,购得城西江滨狮子山胜地,大兴土木,筑教学大楼,高中部遂迁至此。
于1923年重编新制,乃划狮子山为完全高中部。而石桥港为初中部及附小,时规模渐至完善。”学校的课程第一注重《圣经》课,通过《圣经》课可吸收学生入教。第二注重英文课,所有学生毕业时,英文课成绩优异者可保送到洋行、海关、邮电等部门工作。后来,在校学生日渐增多,单高中部每年可达三、四百人。学校校规极其严格,学生一律住宿,无论课堂、课外,服装一律整齐。
1924年,卢义德再次募得捐款后,便在博仁堂东边建造了义德堂;经方堂位于西边。博仁堂、义德堂、经方堂三幢单体建筑,呈“凹”字形分布,整齐严谨。
市文物办编纂的《鸠兹古韵》对此有详细记载:博仁堂“地处狮子山山顶南部,坐北朝南,以钟楼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平面形似一杆天平。占地面积544平方米,建筑面积1807.56平方米,主体为三层砖木结构,红砖净缝砌筑墙体……”义德堂“坐东朝西,二层楼,平面简洁……占地面积154平方米,建筑面积307平方米,大门开在建筑西向中部,拱券式门罩向外凸出……”经方堂“位于博仁堂西北向,这幢楼是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捐资建造的,故名‘经方堂’。坐西朝东,二层楼……占地面积336.16平方米,建筑面积672.32平方米,平面布局长方形……大门开在东南角,用水磨石做成几何形纹样的矩形门罩,门罩向外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