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遗址

批次:第八批

编号:8-0045-1-045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安徽,宿州,萧县

地址:庄里乡尠沟行政村金寨自然村

金寨遗址遗址四面环山,遗址范围西、北以河为界,南至沟渠,东至冲沟东侧,东西长800米、南北宽6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6年9月至12月、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萧县博物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2016年发掘区分东西两区,东区位于遗址东北部,发掘面积250平方米,西区位于“玉石塘”的东侧和南侧,发掘面积250平方米。2017-2018年度发掘区仍分两区,东区位于2016年度东区西侧,发掘面积480平方米,北区位于遗址西部偏北,发掘面积330平方米。三年度总发掘面积1300余平方米。

金寨遗址东区为一处有着统一规划的公共墓地,该墓地位于一土台上,高于周边0.5-1.5米。发掘揭露了该土台的西半部,成排分布。为竖穴土坑墓,个别有二层台,头向绝大部分为东稍偏南。

2016年度西区位于“玉石塘”的东侧和南侧,在东侧偏北位置发现一条濠沟。开口宽12米、沟底宽4米、深2米,沟内堆积以灰褐土和红烧土为主,出土较多的陶片和少量动物骨骼。

2017年度北区位于村子东北角,发掘面积330平方米。该区堆积丰富,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厚1.3-2米。从大汶口文化中期延续到晚期,主体为一片排房基址。该居住区亦位于一稍高台地上,底部铺垫一层灰白粘土。大汶口中期房址残缺不全,残存少量基槽,基槽填土为青灰粘土。大汶口晚期房址有单间、双间和多间,残存基槽和居住面,基槽填土为红烧土,房址内有灶和烧烤面。

金寨遗址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30座、壕沟2条等遗迹,在遗址的土层断面中,发现有黑陶、白陶、夹沙陶残片,在附近发现有明显的红烧土层。有少量的汉代及宋代遗存,出土有新石器时代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遗迹,其中陶、石、玉类文物200余件,其中玉器134件,绿松石27件,石器4件,陶器2件。

金寨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徐淮地区的一处中心性聚落址。是皖北地区发现的范围较大、保存较好、等级较高的文化遗存,已出土的大量文物充分显示了该遗址所具有的地位和等级。萧县“金寨遗址”出土的玉器风格特征见证了史前南北方氏族迁徙与文化交流的融合。

金寨遗址对研究距今5000年前后中国中东部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遗址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其文化面貌与鲁南苏北地区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较为一致,首次将大汶口文化中期的范围向南推进到皖北地区。同时与豫中地区、江淮地区、江汉地区、环太湖地区都有一定程度的交流。

2018年,萧县召开金寨遗址考古发掘与保护工作专家论证会,山东省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武汉大学考古系、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高校及文物部门的1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2019年3月28日,金寨遗址被批准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10月7日,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