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四批
编号:4-0001-1-001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重庆,巫山县
地址: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
龙骨坡遗址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骨坡,距巫山县城约57公里,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龙骨坡遗址又称“巫山猿人遗址”,是一处更新世时期遗址,1984年被中国古人类与旧石器专家黄万波、李宣民等人发现,并出土了“巫山人”化石。“巫山人”化石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使得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探索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科学资料。
1996年11月20日,龙骨坡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骨坡遗址分为三大地质文化层,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由上到下,第一层为角砾层,厚度约为8米:第二层为橘黄色细角砾层,厚度约为12米:第三层为黏土层。古人类、动物化石及石器主要分布在第二层,有近20个文化带。
第二层最上面的化石年代为180万年,最下面的为200万年,文化层跨度为20多万年。
在龙骨坡遗址顶是一个3平方米左右的化石层,叠堆积着大量动物前、后腿骨化石,主是象、鹿、牛等大型食草动物。
根据1997年的发掘发现的距今200万年“有清楚的人工打击痕迹”的石器,地质人员进行的稀有金属矿种分析,龙骨坡遗址地区曾经历了连续2000年的火山爆发,故该地区被称为“地球伤痕”。
1985—1988年,是发掘的第一阶段,仅发现“凸刃砍砸器”和“砸击石锤”两件石器。
1997年—1998年为发掘的第二阶段.获得的石器较多,共有25件,石器原料为轻度变质石灰岩,器物有石片、石核、薄刃斧、砍砸器等。
2003年至2006年,为发掘的第三阶段所获得的石器骤增,共达200多件,石器原料为轻度变质石灰岩。器物包刮石片、手镐、手锛、砍砸器、薄刃斧等。
除了石器外,还出土了直立人化石、巨猿牙齿,以及大批哺乳动物化石等,包括步氏巨猿、中国乳齿象、先东方剑齿象、剑齿虎、双角犀、小种大熊猫等116种早更新世初期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直立人化石为一段左侧残破下颌骨和一个上门齿,分属于两个个体,定为直立人巫山亚种。
龙骨坡遗址出土的遗物代表了一种直立人的新亚种,后被定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Home erectus wushanensis),一般称之为“巫山人”。“巫山人”化石是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揭示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填补了中国早期人类化石的空白,这不仅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学说,也证实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就诞生在三峡地区, [3] 这对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和三峡河谷的发育史,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同时,“巫山人”化石的发现是中国南方,也是整个东亚地区继云南元谋人之后早更新世人类化石的又一发现,对研究人类的起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