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四批
编号:4-0104-3-026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福建,厦门,海沧区
地址:此处为青礁慈济宫
又称东宫,始建于南宋绍兴21年(1151),位于厦门海沧镇青礁村文圃山脉崎山(岐山)东南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也是厦门最大的民间信仰场所和重要的历史文化古迹。
青礁慈济宫系重檐歇山顶砖石木结构三进建筑,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305平方米。中轴线自东向西逐渐增高,前殿重楼,由檐廊、门厅和钟鼓楼组成;中殿为正殿,内供吴真人神像,殿前有拜亭。三殿由两侧廊庑通连。宫内保存大量珍贵的石雕、木雕、彩绘艺术品,体现了闽南匠师精湛的工艺水平,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
说起东宫,不得不说北宋著名的民间医生,也就是“保生大帝”——吴夲。吴夲出身于白礁村的贫苦农民家庭,年轻时拜师学医。不仅医术高明,且医德高尚,治病不分贵贱,不取报酬。宋明道二年漳州、泉州瘟疫流行,因吴夲义诊施药而得以存活者难以计数。景祐三年五月初二,吴夲在文圃山采药不幸坠崖而死,时年58岁。为纪念这位救死扶伤的名医,白礁村的父老乡亲在家乡建“龙湫庵”,塑吴真人形象,虔诚供奉,后宋高宗赐名“慈济庙”。淳祐元年,奉敕改庙为青礁慈济宫,也则称东宫。后世历代帝王先后追封为“妙道真人”和“保生大帝”,成为备受后人敬仰的医神和乡土保护神。
主殿青礁慈济祖宫主殿由数10根巨大的石柱支撑另有12根盘龙大石柱,上刻蟠龙腾云、八仙游山及山川禽兽等,其中一对石柱如花瓶状,在福建的宫庙建筑中难得一见。殿顶铺绿色琉璃瓦,四周环饰着彩陶缀成的各色人物和12条龙。
主山门享有“八闽第一山门”美誉,为歇山式五开间,高16米,宽33米,高峻凝重,气势恢宏。
“吴真人雕像”,位于岐山海拔148米处,全身均为泉州白花岗岩材质,高18米,连基座19.8米,面朝大海遥望海峡东岸,寓意保生大帝永远庇护着两岸众生。
青礁慈济宫还保存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嘉庆十九年(1814)、咸丰四年(1854)和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方重修碑记,是研究宫庙历代沿革的重要文献资料,而宫庙西北侧山上的丹井、丹灶和石臼,则是吴夲当年采制药草使用过的文物。
1989年至1991年,台湾的吴真人信徒捐资重修三殿。200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按历史原状修复魁星楼和武圣楼。青礁慈济宫198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与白礁慈济宫共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为“青、白礁慈济宫”。
2001年,被厦门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涉台文物古迹。
保护范围:由建筑体向四面延长40米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