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四批
编号:4-0107-3-029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河南省,济源
地址:济渎大街1396号
济渎庙,坐落在距市区2公里的庙街村北。古时济水独流入海,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因祭祀济渎神而大兴土木,建造此庙,故名曰济渎庙。 济渎庙又名清源祠,创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宋元扩建,到明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庙宇扩建至400余间,济渎庙是四渎庙中保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一组古建筑群。总体平面呈“甲”字形,古建筑排列在三条纵中轴线上,形成前有济渎庙,后有北海祠,左列御香院,西傍天庆宫的总体格局,占地面积86255平方米。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主要建筑有:清源洞府门:系三间四柱挑山造木牌楼,比例匀称,为河南明代牌楼建筑之冠;清源门:面阔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为明代中期建筑,清代重修;渊德门: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为明代中期建筑;寝宫:重建于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单檐九脊殿式木结构建筑,是河南省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临渊门: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厦两头造木结构建筑;龙亭:广深各三间,是一座保留有宋元构件的明代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灵渊阁:位于济渎池北岸,面阔小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水亭石桥:坐落济渎池上,现存古桥三座,均为单孔弧形拱卷,桥面弧形,券石上镂刻海马、异兽,保持了宋元手法;东岸石桥上尚存水亭,面阔小三间,进深四架椽,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斗拱为三踩单下昂,亭内施三架梁,为明末清初建筑;玉皇殿:为天庆宫主体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木结构建筑,此殿系清康熙年间重修。
济渎池,为济水东源。池中横砌石梁,将其分为二池。东池称龙池,长43.5米,宽23.5米,面积约1022平方米;西池称小北海,长66.5米,宽42.5米,面积约2826平方米。池内泉水清澈,水涌如珠,殿阁亭台相映,景物如画,为珍贵的北方古典园林建筑。
庙内古柏参天,郁郁葱葱,玉皇殿前之“将军柏”,高20余米,粗6米许,为汉代栽种,相传唐初尉迟敬德监修此庙时曾在古柏上挂鞭,五代后周恭帝封它为“将军柏”。“夜来明月枝头动,疑是将军宝剑光”,即吟此事。此外,庙内现存唐、宋、金、元、明、清碑碣40余通,其中金大定二十年(1180年)的《济源县创建石桥记》,元延佑元年(1314年)赵孟頫的《投龙简记》科技艺术价值较高。《济源县创建石桥记》拓片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2003年清理北海龙池时发现了宋代熙宁元年神宗登基之后,派遣官员祭祀济水神而投送的玉简一枚,该玉简现收藏于济源博物馆,对研究四渎之一的古济水及祭祀文化提供了实物依据。
1986年11月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199年11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