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门塔

批次:第一批

编号:1-0062-3-015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山东,济南,历城区

地址:柳埠镇东北方4千米处

四门塔,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柳埠镇东北方4千米处。塔身通体由巨大的青石砌成,单层,正方形,四面各开辟一个拱门,故而俗称“四门塔”。于隋大业七年(611年)建成,已有1400多年历史。

1972年,文物部门在对四门塔塔身进行大规模翻修时,发现塔顶内有“大业七年造”(611年)的刻字,确定塔的始建年代为隋代。

四门塔是中国现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单层亭阁式佛塔,为中国早期石质建筑之典范。有“中国第一石塔”、“华夏第一石塔”之美名。其造型简洁,有中国汉代建筑的道风。它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历史和古代建筑建造特色都有着较高的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之一。整个塔除塔刹部份略有装饰外,其它部份无明显的装饰,整个形体浑厚而朴实,古朴又简洁。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四门塔呈平面四方形,用当地出产的大青石砌成,质地坚硬,1000多年来尚无风化侵蚀的情况。由塔基、塔身、塔檐和宝顶组成,是一个方形单层单檐亭阁式石塔古建筑。塔身每边宽7.38米,通高15.04米,壁厚0.8米。其东、南、西、北四面各辟有一半圆形的拱门。

四门塔塔身上用石块垒砌挑出五层作为塔四角攒尖的锥状屋顶,上置石刻塔刹。正中置覆钵和五重相轮及宝珠组成的塔刹,也全是石刻。檐下的内凹和屋面的优美凹曲给方正刚劲的石塔增加了柔曲的意味;塔门甚小,正确地显示了塔的实际尺度;塔刹形象丰富,全塔呈现简洁而质朴的风格。

四门塔塔墙全部用雕刻有浅席纹的大块青石砌成,塔外檐用石块叠涩出5层,其挑出之石层落有增大。塔顶是用23行的青石板层层向内收叠,构成了4角攒尖的锥尖屋顶,上置石刻塔刹。其顶中下面是一个须弥座(又称之露盘),须弥座四周置山华、蕉叶形的石座,正中安放着五重相轮,相轮上置宝珠以构成整个塔刹。塔内室中心砌硕大的四方形塔心柱,四周有廊环绕。塔内室顶部是用16根三角形的石梁搭接于塔心柱与塔外墙之上,三角形石梁上置有石拱板,以构成塔室,支撑上层的屋顶。

四门塔塔心柱四面台上有后人移置的四尊佛像。四个佛像各有自己的名号:西边叫无量寿佛;南边叫保生佛,东边叫阿閦佛,北边叫微妙声佛。塔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为23层石板叠筑而成的四角攒尖正方锥形顶,上置方形须弥座,四角置山华蕉叶饰,中央安置一座雕刻精巧的石相轮。

1961年3月4日,四门塔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