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园-新城墓群

批次:第五批

编号:5-0185-2-041

类型:古墓葬

行政区域:甘肃,嘉峪关

地址:新城乡西南、酒泉市果园乡北面戈壁滩上

集中分布于嘉峪关市新城乡西南、酒泉市果园乡北面戈壁滩上,面积达13万平方米,有墓葬千余座。地表大多可见隆起的砂砾堆积的封土、墓道及茔圈。墓道最长的达30多米。同一茔圈内的家族墓葬按相同方向依次布局。1972-1993年,共发掘魏晋十六国和唐代墓葬28座,其中魏晋墓24座、十六国墓1座和唐墓3座。

魏晋、十六国墓葬均由长斜坡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门上方为砖砌门楼,门楼砖上有彩画,并雕刻成各种内容的造型,如侧兽、托梁赤帻力士、雷公、鸡首人身或牛首人身像等。从门楼普遍使用斗拱、托梁力士等建筑造形砖的现象分析,当是世家豪族或兼为官吏生前住所建有楼橹或阙的一种反映。

墓室一般为二室或三室。均用双层长34.5厘米、宽17厘米、厚5.5厘米的灰条砖砌成,前、中室作盝顶,平面近方形,后室一般为券顶,平面呈长方形。墓壁有用砖刻成象征楼阁建筑的屋檐或屋椽。墓室壁建有壁龛或耳室,壁龛旁墨书“各门”、“臧内”、“炊内”、“牛马圈”等,充分反映了墓主生前宅第的设置情况。

葬具用木棺,有的棺盖上绘伏羲、女娲、连璧纹等。有单人葬、二人、三人或四人合葬,有些棺下有垫棺陶龟。

随葬器物有陶、铜、铁、玉、石、金、银、木、漆、骨、丝绸和货币等。出土物中以新城M4所出铜尺及M2所出骨尺最为珍贵。

发掘的24座魏晋十六国墓中有11座为壁画墓。多为一砖一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包括农桑、畜牧、酿造、狩猎、屯兵、出行、宴乐、驿传、六博和建筑装饰图案画等,均取材于当时的现实生活,以描写墓主人豪华生活、农业生产活动和手工业活动等为主。壁画用墨线勾勒,用石黄、朱红、赭石、浅绿等施彩,线条粗犷奔放,色彩明快,艺术价值较高。

西沟唐墓中1号墓为砖筑双室,2、3号墓为单室。1号墓为覆斗顶,墓室通长5.23米,宽2.46米,全用一侧有模印锯齿形花牙砖砌成,仿木结构,后室后壁砌平台棺床。墓室嵌十二生肖、伎乐和骑士雕砖。伎乐砖共52块,分管乐伎和弦乐伎,乐器有箫、笛、箜篌、竽等。仪仗骑士砖共70块,每二人二组乘马相随而行。棺床和地面铺莲花纹方砖。2号、3号墓为模印彩绘画砖,内容与1号墓略同。(甘肃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