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庙是1996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构成集墓葬、庙宇、珍贵历史文物为一体的旅游风景区。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墓”。
又名诸葛亮故居,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居住地。
始建于东汉,原为土城,南宋始建砖城,元初拆除,明初又建,明末被毁。现城墙为清顺治三年依旧基重建,墙高近9米,厚约10米,周长11.03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城墙、城门、敌台、堞垛等均保存较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宋宋英宗皇帝之女德安公主之驸马许钰的府第。该府第始建于宋英宗治平年间。历代屡有维修,但至今仍较好地保留了始建年代的平面布局及特色。许驸马府,座北朝南偏东8度,面宽42米,进深47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三进五间。首进与后座均带插山厅、房合为九间。中厅东西围屋带从厝厅、房及书斋。上厅的后面有横贯全宅的后院,主体的三进与插 山构成“工字”格局,围屋隐伏于中座两旁山墙外,形成独厅、独院、独天井之独特设置。
又名“北帝庙”、“灵应祠”,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元末毁于大火,明洪武五年重建。此后又经历20多次重修扩建,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作全面修葺。据《佛山忠义乡志》载,该庙“历元至明,皆称祖堂,又称祖庙,以历岁久远,且为诸庙之首也。” 因而,历代被视为当地数百家祠庙之始祖。
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年,是我国现存土司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建筑群,被誉为“壮乡故宫”,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是研究土司制度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1996年莫土司衙署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土司衙署建筑皆为砖木结构,穿斗构架,硬山翘角,雕梁画栋,朱漆柱粱,既具有中原古典宫廷建筑的风格,又有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韵味,体现了壮族地区的民族特色。
靖江王府是明代分封于桂林的靖江王的居所,由王城和王府两部分组成,是明朝分封在靖江(今桂林)的历代诸王的居所,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王城占地约280亩,四个城门依制为南“端礼”,北“广智”,东“体仁”,西“遵义”,相互对称。靖江王府的建筑格局及建筑形式,完全仿造北京紫禁城的风格,除城及城门外,城内中轴线上序筑有承运门、承运殿和王宫。靖江王陵是靖江王的王陵及靖江王次妃、王府宗室、姻亲的陵园,其范围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方圆近百平方公里。
明朝勅修寺院,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五年,在明正统十一年旨准改建为 “报恩寺”,于天顺四年(1460)建成。报恩寺,是中国目前保存完好的明朝宫殿式佛教寺院建筑群,是四川平武地区古代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遗迹的典型代表。
始建于明万历二年(1574年),至清中叶形成以道教宫观为主,融道、释、儒三教文化为一体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张桓侯祠(也称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阆中市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琉璃殿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大宝积宫建于明万历十年。大宝积宫与琉璃殿内保存壁画12幅,是丽江现存壁画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部分。